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9-07-19 12:47李伟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导入高中化学实践

李伟玉

摘 要: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机械单一,即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知识,这就使得课堂气氛压抑沉闷,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进而极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彻底扭转传统课堂低效的教学现状,已然成为当前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性 导入 探究 习惯 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当前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共同追求目标。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寻求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以使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一、灵活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是却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着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好恶程度。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基础上,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对导入环节进行灵活设计,以便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内容,这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1]

例如,以“原电池”这节内容为例,在导入环节,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病例:“有一位女士,她曾经因为蛀牙补过一颗黄金假牙。后来,她又因为车祸补了一颗不锈钢假牙。可是从那之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奇怪的是,她去看了很多医生却始终查不出病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极富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纷纷对此发表着自己的猜想。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我继续说道:“很多同学都能猜到问题的关键就出在了那颗不锈钢的假牙上,那么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化学知识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此,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急于了解和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而且还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新课内容,进而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

二、自主探究,深化理解

众所周知,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而化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化学知识都是由直接经验发源的。基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不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亲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便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例如,以“铝的重要化合物”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问道:“大家想一想,厨房里用的餐具为什么不能用坚硬的东西清洗呢?”待学生简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设计分组实验来观察并比较打磨过的铝片和未打磨过的铝片与盐酸溶液反应的现象有何不同。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了结论: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发生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单质铝具有抗腐蚀性,但也正是由于铝很容易与氧气反应,如若用坚硬的东西清洗铝制品,就极易破坏氧化物薄膜,进而就会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此,通过自主探究,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深化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培养习惯,提高效率

学习习惯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让学习始终保持持续良性循环,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进而还会对学生的未来教育和终身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高效化教学。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我会在前一天为学生列出预习提纲。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这节内容为例,课前,我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探究:1.甲烷是哪些物质的主要成分?2.甲烷有哪些重要作用?3.甲烷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分别是什么?4.甲烷的化学性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取代反应?取代后的产物有哪些?5.什么是同分异构现象?如此,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为学生指明自学的方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课外实践,学以致用

化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应用类学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绝非仅仅是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服务生活。基于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化学知识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实践和运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授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这节内容之后,我为学生开展了一场“测量校园雨水PH值”的课外实践活动。其主要步骤如下:1.准备雨水样品:准备一个或几个容器,洗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2-3次,然后密封备用。待到下雨时将其放置到能接到雨水的地方,同时在容器外壁贴上标有样品采集时间、采集地点以及当日雨量、风向和温度的标签。2.用精密的PH计测雨水的PH值,并记录下各个雨水样品的PH值。3.将小组成员所测得的各个雨水样品的PH值按照时间(或地点)进行整理,并绘制时间——PH值(或地点——PH值)图表。4.出具小组实验报告。如此,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当作孜孜不倦的教学追求,并善于借助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化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海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7(18):69.

[2]陈丽卿.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08):183-184.

猜你喜欢
导入高中化学实践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