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老要讨好妈妈

2019-08-03 01:26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陈默同龄合群

家长:

我的女儿欢欢读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老师就说孩子不合群,有时上课会发呆,回答提问时会不知所措。这孩子在家里很乖,我发现她老是会看妈妈的脸色行事,有时会悄悄观察妈妈的表情,只要妈妈让她去做事她就很积极,一副讨好妈妈的样子,好像和同龄孩子的表现不太一样。

我女儿出生以后就一直由奶奶带,奶奶原是小学老师,比较有耐心,孩子和奶奶很亲密。妈妈很忙,经常出差,节假日才去奶奶家看孩子,孩子有些怯生。妈妈每次去总是会向奶奶抱怨孩子一大堆的问题,比如说话不如同龄孩子流畅啦,反应不快啦。奶奶不以为然,也不认同她的意见,反正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挑剔女儿的人。

女儿上学后,妈妈坚持要把女儿接回自己家,还换了岗位,不去出差了。女儿回家后我发现她并不开心,每天做作业都在妈妈的监督下完成,只要妈妈不在,作业就会做得很慢,时间拖得很长,妈妈很恼火。我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会出现什么问题。

陈默:

女儿一出生就和母亲分离,可想而知,她早期与母亲的依恋关没能建立起来。女儿体会不到母亲怀抱的温暖,母亲同样也不知道怎样接近女儿,女儿对母爱的感受实际上来自奶奶。

现在孩子脱离了奶奶的怀抱,在这个年纪她已经很清楚亲密关系的构成了。爸爸妈妈应该是最亲密的人,是提供安全的人,可是她和爸爸妈妈亲密不起来,她没学会,不适应。其实你女儿在努力学习,她不断讨好妈妈就是为了接近妈妈,希望妈妈敞开温暖的怀抱接纳她。她不断讨好妈妈还有一个原因一在她的观念中、感觉中,妈妈是个挑剔、命令她的人,为了避免更多的挑剔、指责,就应该讨好妈妈,这是本能的趋利避害。

女儿上课发呆、不太合群的表现确实和她的早期经历有关,处理不好的话,她们母女的关系会一直有问题。一个人与母亲的关系和整个生命成长有关联,这种关联也是互动的,婴儿期离开女儿的妈妈要重新体验做母亲的感觉会有些困难,母女之间原始的情感交流会有些别扭。如果妈妈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不会埋怨女儿做得不够好。母亲无法让自己产生爱女儿的强烈感觉,不是因为女儿做得不好,而是因为自己没学会怎样去爱女儿。

早期离开女儿的妈妈万万不可扮演挑剔的角色,这种角色往往是不自觉地形成的,爱的角色被别人占住了,妈妈就只能做挑剔、纠正孩子行为的那个人了。但孩子会害怕这个角色的,因为妈妈没有了温情的一面,孩子心理上会离妈妈越来越远,长大以后母女间的关系也会有问题。

妈妈现在要努力培养和女儿的感情,给她讲讲故事、梳梳头、打扮打扮,经常用欣赏的口吻对孩子说话。告诉她你会保护好她的,要让孩子离不开你,而不是讨好你。哪一天女儿不再讨好妈妈了,那么母女关系就正常了。妈妈要记住,在家里,70%的时间做妈妈,30%的时间做老师,不能颠倒了。

(本文摘录自陈默《孩子,你怎么了》)

猜你喜欢
陈默同龄合群
谈合群
民工叹
陈默的沉默
坚持做自己就是不合群?
Let's play!一起玩吧!
帮孩子治疗“不合群症”
董志塬
此间优雅少年
对我国男女不同龄退休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对男女同龄退休建议和提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