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常识,不同的启蒙

2019-08-03 01:27汪船山成都弘道书院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莱布尼茨法兰西博爱

文_汪船山 成都弘道书院

4月21日复活节,斯里兰卡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300多人死亡。宗教冲突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

一、以中国启蒙西方

五四一百年,现在提炼的主题是家国情怀,这是恰当的。

启蒙这一话题,历来争议很大。同一个词,在中西方不同的背景下,理解就一样。比如法国大革命的宣言:平等、博爱。

“博爱”出自中华元典《孝经》:“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意思是说,君王先要广泛地爱一切人,老百姓就不会忘记爱自己的父母。

把法语的fraternité译为中国的“博爱”,是一厢情愿的错译。Frater就是英语的brother,意思是弟兄。

博爱?爱异教徒?开什么玩笑,新西兰的枪声还没有远去,斯里兰卡的爆炸硝烟未散。直到今天,美国的大多数新教徒,仍不可能与天主教人士通婚。

博爱在中国是这样实现的,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具有操作性的实理。

平等也一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的历史也在这样表现。先贤说,中国有贵人,但没有贵族;有贤人,但没有贤族。

平等?直到今天,贝克汉姆的儿子入读英国贵族小学仍被拒,精英家长们抗议他是“工薪阶级”。

启蒙一词,英语曰enlight,“使……明亮”之意。正是来自《大学》之“明明德”。也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是开启自己内心的良知光明。

明德是天理,人人皆备,但人要明其明德,由诚而明,自明也。

佛教所言的“开光”,也是此意。

“明明德”的反义,即是《般若心经》所讲的“无明”,是孟子所辩的华夷,是耶稣严斥的法利赛人。

明明德的状态,是有天地人的自觉,有“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谦逊,亦如耶稣所言:“天开了,圣灵像鸽子一样降下。”

人有我慢、我执,于是有自恋,自恋不足,则生贪鄙心;有贪鄙则有昏昧心;有昏昧则生间隔心。致良知之教,首在去人之贪鄙,其言曰:“天理之在人心,终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吾辈闻良知之教,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者。”

愤然而起的,也包括西方先贤。1687年,从中国回到欧洲的耶稣会传教士柏应理刊印《中国哲学家孔子》,连同拉丁文的四书一并呈献给路易十四。

出生工人阶级、学历不高、早早出道踢球的贝克汉姆虽然有钱有名,也难以被英国精英阶层接纳

柏应理在与莱布尼茨的通信中,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莱布尼茨成为德国第一位哲学家,他大量引用《易经》《中庸》《理性大全书》等,德国哲学的“理性”,即受程朱理学影响。

莱布尼茨的学生沃尔夫,写下《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这被誉为德国启蒙运动的发端,沃尔夫的学生康德,成为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公元1773年,法国耶稣会被解散,传教士受到迫害。尤其在那一场著名的罗马教廷与清廷的礼仪之争后,同情中国的耶稣会惨败于罗马正统教派。

从此,西方开始敌视中国,炮制欧洲中心主义,黑格尔把中国视为“停滞的帝国”。认为只有西方是文明的、进步的;欧洲之外的非洲、印度、中国,是野蛮的、邪恶的。

后来,这变成了教科书里的常识。但中国人认为的常识是天理。即,文明的标准在于道德、修养、品行而不在种族、肤色,或某一宗教的神选子民。

柏应理刊印的《中国哲学家孔子》

莱布尼茨的学生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被称为启蒙运动的信号

二、以西方“启蒙”中国

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大赢家,英美跨国财团一枝独大,进一步保守西方中心主义,以各种手段向亚洲、甚而向法兰西民族、拉丁民族洗脑,摧毁其固有的传统文化。

以法国为例:制造蒙昧、控制信息在西方社会有一千多年的传统,在现代社会,屏蔽对本国不利的信息成了传媒的主要职能,旅法作家边芹在《谁在导演世界》里写道:法国人不知道中国的高铁比法国快;不知道中国妇女与男人同酬(法国妇女工资比男性少30%);不知道中国会织布、炼钢、造汽车……

这还是诞生了雨果、巴尔扎克的法兰西文明吗?

也许已经不再是了,其实,这正是新蒙昧主义摧毁法兰西文明的必然结果。2015年,法国名著《你好!忧愁》被孟京辉搬上了北京的话剧舞台,孟导与范冰冰等人一样,“荣”获了“国家精神造就奖”。

17岁的法国少女萨冈所著《你好!忧愁》,正是英美财团把控的媒体,用以摧毁法兰西文明的思想武器。在这部自传里,萨冈“吸毒、飚车、性放纵、漠视家庭”等性格,被奉为战后一代的精神典范,成为新人类的标杆。直到今天,仍被中国很多“文艺青年”视为偶像。

法兰西文明的审美权就这样被篡夺了,然后是价值观的迷失。随着以萨冈为代表的大量明星成为文化界的宠儿,维系法兰西的道德力量土崩瓦解,虚无主义取代了深厚的天主教文明。最后一位重振法兰西的政治强人戴高乐,被指为“独裁”而黯然离场。

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知识界很多人一味唾弃中国,钱穆先生著有《国史大纲》,开篇即言:“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但是,网上有某著名公知的言论称:“钱穆不配讲中国文学。”

在中国的戏台上,有《苏三起解》,即便是将上法场的死囚,苏三也要介绍自己,是哪里人氏,从何而来……

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中国是其中一员,“敬而无失,恭而有礼”,进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但,这只是一个美丽的幻觉。在很多启蒙公知的眼里,有种族原罪和文明原罪的中国,不配有苏三的权利,这是不容讨论的常识。E

猜你喜欢
莱布尼茨法兰西博爱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涨幅达1400%的“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法兰西战役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莱布尼茨“信仰与理性一致性”学说的思想基础及其认识论意义
天空中的法兰西骑士——幻影2000战斗机
从笛卡尔到莱布尼茨身心二元难题的产生与发展
博爱之歌
中盛博爱 蓄势直销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