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言传
——北极因纽特原住民育儿指南

2019-08-03 01:27HUGOSZE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纽特原住民孩童

文_HUGO SZE

今时今日,生理成熟但心智未熟的成人屡见不鲜。容易发脾气、冲动的特质不再是孩童专有。人的成长,与父母管教方式有莫大关系。世上没有育儿圣经,指引父母如何教出面面俱到的孩子。不过,若要孩童日后懂得管理情绪,或可参考北极圈的因纽特原住民。本文转载自CUP网站。

已故人类学家让·布里格斯,曾于1963年到加拿大西北地区(今努纳武特)的因纽特原住民小区,展开为期17个月的实地考察。其后,布里格斯把考察所得,于1970年结集成书《Never in Anger》,讲述因纽特人如何培育孩子,掌握成人应有的人格,以及处理孩子偏差行为的方式。

布里格斯当年成功说服一个因纽特家庭“收养”自己。当时,大部分因纽特人家庭,仍沿袭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夏天住帐篷,冬天造冰屋。在原住民环境成长、曾拍摄因纽特人相关电影的导演Myna Ishulutak表示:“我们直接从动物身上获取食物,如鱼、海豹和驯鹿。”

对来自城市的布里格斯而言,当地生活环境也许十分恶劣,不仅没有铺平的道路、供暖设备及商店,冬季气温更可低至—40℃。布里格斯生前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访问时表示,尽管已努力抑制心中的不满和愤怒,但身处因纽特小区的自己,性格仍像野孩子一样。“我常以反社会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浮躁,生闷气、谩骂,甚至做一些他们从不做的事情发泄。”布里格斯之所以用“野孩子”形容自己,是因为在因纽特小区,即使只是表现出沮丧或烦躁的态度,已是软弱及孩子气的象征。

据她观察,当地人对生活上不如意之事,均用平静态度处之。例如,曾有人在冰屋内煮茶,令冰层破损,但屋内众人的神情均无变化,“罪魁祸首”更只是淡然说出一句“太糟了”,便再添满茶壶。另一次,一条花了好几天时间织成的钓鱼线,首次使用时立即断裂。突如其来的事情却没招来情绪突变,只听到有人冷静地说:“把它们接起来。”

在著作Never in Anger里,布里格斯记录了这些观察,但疑问长留心中:因纽特父母如何把容易发脾气的幼儿,教养成冷静的成人?1971年,布里格斯终于发现线索。当时,她看见一名年轻因纽特母亲,与自己约两岁的儿子在石滩上玩耍。这位母亲拿起一块鹅卵石,对儿子说:“打我!继续来,要更大力打我。”男孩向母亲扔石,母亲喊道:“呜呜,十分疼!”眼前所见,令布里格斯大惑不解,一切仿佛与自己对因纽特文化的理解矛盾。

孩子发脾气,父母不会立即惩罚,过后再上演好戏教育。

当布里格斯明白个中道理后,表示:“这位母亲采用了一项十分有效的育儿方式,教导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这是我见过最有趣的育儿策略之一。”

一切原来都是一场戏。假如真有小孩发怒,父母不会作出惩罚。相反,待孩子冷静过后,好戏便正式开始。父母用做戏向孩子展示,行为不端将会引发什么现实后果。扔石的情节,令母亲呼痛,正是他们的“身教”。布里格斯认为:“这种做法为孩子提供经验,引导他们向理性思考发展。”父母还能在戏中按孩子表现,不断提出问题,母亲可能会再问:“你不喜欢我吗?”直至孩子停止扔石。

Ishulutak认为,这些戏剧,教懂孩子不要轻易被激怒。“父母教你在情感上变坚强,不把什么都当回事,亦不要害怕被人戏弄。”通过戏剧,孩子们从小便有机会练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外,临床心理学家劳拉·马卡姆透露,当地人教养孩童的要点,在于不要吆喝。“当孩子感到不安时,父母吆喝他们停止叫喊,以此解决问题。”然而,这样只是教导孩子如何生气。“相反,懂得控制自己脾气的父母,会协助孩子学懂自制。”

但假如父母不用愤怒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如何令他们“听得入耳”?Goota Jaw现于努纳武特北极学院担任幼师,她指出,数千年来,因纽特人全靠一种方法巧妙地达到育儿目的:“我们用故事教导孩子。”假如要孩子远离凶险的海洋,以免淹死,Jaw说:“不要呼叫:‘不要靠近水!’”因纽特父母早已采取预防措施,且向孩子述说一个关于水的故事。”

这是海怪,背后有个只装小孩的大袋。假如走得太近,便把你拖到海中,带到另一个家庭。

“如此,我们便毋须呼喝孩子,因为他们已收到讯息。”

Ishulutak亦分享了孩童时代,父母为教自己在冬天要戴帽所说的故事。“父辈如此告诉我们,假如没有戴帽子就外出,极光会把你的头当成足球踢。”对孩子来说,这些编造的故事,或许使人害怕,然而,口讲故事一直是父母教育孩子价值观及行为的关键方式。

心理学家蒂娜·韦斯伯格解释:“通过有兴趣的事物,我们的学习成效最好。就故事的性质而言,当中有很多东西比陈述一件事更为有趣。”她补充:“一些危险的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孩子,产生紧张感觉,由此变成一种有趣的互动。孩子们认为这很有趣,成人亦如是。”此外,2017年一份研究称,经分析89个狩猎采集部落后,发现他们会以故事形式,向他人传递尊重性别、避免冲突等价值观。成人的道理,未必需要三令五申,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可能更易入口。E

猜你喜欢
纽特原住民孩童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美味就可以多吃?
Do Softly Pray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原住民
因纽特人为什么也要用冰箱
孩童之道
因纽特人的大冰箱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nuit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