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阶段基于合作学习的中医学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

2019-08-13 05:58李晓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医学同学临床

任 爽 李晓晨 张 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001)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式学习方式,学习者具有共同的任务,明确各自责任分工来完成学习。合作学习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引起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近年来它在医学教学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和研究[1-2]。中医学基础内容枯燥、理论深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以“灌输式”讲授为主[3],西医院校学生掌握程度不理想,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以应付考试为主,教学效果不理想。中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医学生普遍对临床疾病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在临床实习阶段以实际病例为基础,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将中医“理法方药”等临证精髓溶入临床教学中,理论教学与临证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应用在中医学教学中的案例较少,本研究观察了应用此种教学方法进行中医学临证教学的成果及学生的反馈,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9 月—2017 年6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教学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共98 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 组,合作学习方法组和对照组。合作学习方法组51 人,对照组47 人。2 组学生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前(2016 年7 月) 的临床医学学科考试成绩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 组学生的基本资料比较 (±s)

表1 2 组学生的基本资料比较 (±s)

组别 人数 男(人数)女(人数)合作学习组 51 26 25平均年龄(岁)22.4对照组 47 24 23 22.5 P值 0.723高考成绩(分)601.3±26.5 604.9±29.3 0.446 2016年7月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分)85.7±17.2 83.6±16.6 0.392

1.2 研究方法 合作学习方法组,在3 个月的中医临床教学实习阶段,采用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分为5~6 人一组,先由同学自愿组合,再由辅导员教师、班长和中医学科教学秘书根据每个学生的中医水平和性格进行调整,使得每个小组水平相当,学习小组在临床实习阶段保持稳定,每次共90 min 的中医临床教学实习课最后20~30 min 进行合作学习,针对临床实习的中医典型病例进行合作学习,涉及此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方剂及其中药组成。临床内容由教学秘书与学生提前拟定好,学生课后准备。固定教师轮流参加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对组员的发言给予指导建议,每4 周进行组间评比,给予学生成绩,实习结束取每4 周的平均成绩作为教学查房的成绩。对照组应用既往常规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也穿插有整体讨论和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是每节实习课的必须环节,小组人员和人数不确定。观察实行合作学习前后两组同学中医学临床实习成绩(参加模拟中医教学查房的成绩) 以及最终中医学期末考试的成绩。

1 年后,对合作学习组同学就中医临床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自编式问卷,应用李克特5 级量表从“我非常同意”到“我非常不同意”。第一部分共20 道题,就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医临床实习阶段占用的时间比例,学习内容,学生及教师角色等进行提问。第二部分是开放性问题“中医临床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带给我的收获?”。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成组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 检验进行教学前后组内比较;计数资料应用Wilcoxon 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学生中医学考试成绩差异比较 合作学习组2017 年6 月中医学期末考试的成绩、实习阶段中医临床教学查房的平均成绩(优秀率)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2 组学生实行合作学习1 学期后期末成绩的比较(x±s,分)

2.2 合作学习组同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针对中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合作学习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1 份,收回51 份,回收率100%。86.3% 的同学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临床实习教学1~10 题选择“我非常赞同”和“我赞同”。11~15 题“教师的作用”“同学在小组的分工合作”,58.8% 的同学给出了“我赞同”。第19~20 题是证明此次问卷的可信性。第二部分开放性问题“合作学习的收获?”,研究者通过与每位学生单独谈话获得,结果见(见表3)。研究结果提示大部分同学认为中医临床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要好于既往的常规教学方法,认为课程设计合理。

表3 “合作学习模式的调查”单独访谈每位同学的结果[人数(%)]

3 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育学,交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4]。中医学是西医院校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西医与中医来源于不同的理论体系,要求西医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包含中医基础知识、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等,学生感觉内容多,难理解,更谈不上临证应用[5-6]。在临床实习阶段,对比合作学习组与对照组学生教学查房成绩与中医学期末考试成绩,并对合作学习组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将所有的数据收集起来,对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合作学习的同学中医学期末考试成绩和模拟教学查房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问卷结果提示西医院校医学生也更喜欢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本研究中中医临床实习阶段应用合作学习优势如下。

首先,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与临证应用能力。中医临证实习以临床病例讨论为基础,内容涉及中医病因病机诊断、中医治则治法处方,需要将中医基础理论融会贯通,通过合作学习将相关重点问题提前布置给组内学生,学生提前回顾相关知识要点,实习过程中通过讨论合作,解决临床问题,学习气氛活跃,知识被活学活用,理解深刻,提高了中医理论的掌握程度。

其次,合作学习提高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大学阶段医学生的教学目标中,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学习,更是言谈策略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组员逐渐意识到,小组的成绩来源于每个人的努力与完成程度,这无形中增强了同学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7]。

最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8]。传统临床实习课中,部分同学当众回答问题不流畅,怯于表达,小组学习中,讨论题目是事先拟定好的,而且组员的性格和学习能力都是精心搭配的,教师的参与度降低,学习气氛活跃,所以讨论“相当热烈”,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

本研究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中医临床医学教学,经验如下:(1) 合作学习在实施前需要充分的理论学习及精心的课程设计,组内学生的素质需具有互补性,即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学生组间组内分配,发挥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效应;(2) 学习小组4~6 人为宜,实现讨论多样性,又保证了每个人实践的时间;(3)该模式适合教学讨论某些开放性问题,比如特定疾病的讨论,或者是就诊过程演绎;(4)适当分配任务,有利于控制性格外向同学主导谈话,导致其他同学参与度下降;(5)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打破传统式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的转换为学习讨论的参与者与监督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模式是适合中医临床实习阶段教学,有利于西医院校学生端正学习中医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及学业成绩,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上便于灵活掌握,今后将就合作学习教学开展较大规模及范围的研究,以期为中医临床教学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中医学同学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