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贴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2019-08-13 05:58杨伟兴王天刚蒋亚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莫沙大肠证候

杨伟兴 曾 俊 向 未 王天刚 冯 雯 蒋亚玲 李 兵

(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四川 泸州 646000;2 大邑县中医院脾胃科,四川 大邑 611300)

慢传输型便秘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 属于功能性便秘,是由于大肠功能紊乱,传导失常而导致的排便周期延长和排便困难。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量的下降,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多以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为参考,慢传输性便秘占功能性便秘的45.5%[1]。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多数研究认为STC 是一个全身性,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综合征,可以涉及从食管到肛门整个胃肠道的动力变化。笔者近年来采用便秘贴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满意,笔者于2017 年6 月—2018 年10 月对60 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做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均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应用单盲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治疗组男9 例,女21 例;年龄32~58 岁,平均年龄45 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5 年,平均(2.5±0.4) 年。对照组男8 例,女22 例;年龄29~59 岁,平均年龄44 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7 年,平均(2.5±0.3) 年。2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STC 诊断参照罗马(ROME)标准制定[2]。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结肠传输功能试验检查的评定标准[3],确诊为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2) 年龄18~60 岁;(3)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出标准 (1) 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便秘;(2) 梗阻性便秘和混合型便秘;(3) 异物性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4) 拒绝签知情同意书者。

1.4 药物治疗方法 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即对照组单纯使用莫沙必利(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文号:国药准字H20031110) 治疗,每次5 mg,3 次/d,餐前30 min 口服,疗程2 周。

观察组采取便秘贴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便秘贴组方生大黄、黄柏、白芷、乌药、白及、薄荷等份,混合打细研磨成粉,加入蜂蜜和温水,调成药膏,取适量膏药敷在下脘、神阙、气海穴位,具体范围在脐上下三寸,左右五寸,厚薄均匀,不露出表面皮肤为宜,用大片蔬菜叶覆盖保湿,最后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次敷4 h,每日换药1 次。莫沙必利服法、疗程同对照组。

1.5 证候评价标准 (1) 治疗后的首次排便时间;(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订。总体疗效指标:痊愈,大便基本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无其他伴随症状,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便秘明显改善,排便间隔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时间在72 h以内,伴随症状大部分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 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便秘症候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便秘证候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及 х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1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便秘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2.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腹痛2 例,腹泻2 例,对照组发生腹痛3 例,腹泻1 例;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前后大便、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2 组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4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1) 贴敷药物前必须找准穴位,用温水或消毒液洗净,敷贴后要注意固定好,以防药物流失;(2) 应用过程中若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潮红、出现水泡等现象,应立即停用;(3) 外敷时注意调节干湿度,若药物变干硬,须及时更换,以防裂伤皮肤。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慢性便秘患者以功能性便秘为主,功能性便秘包括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4 种类型[6]。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反复发作[7-8]。长期便秘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更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还容易引起肛周疾病、结肠憩室、巨结肠、结肠黑便病等,且极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9-10]。笔者科室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并应用通便胶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11],但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易反复发作,长期服用泻药易致结肠黑变病。

慢传输型便秘属中医“便秘”的范畴。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正常情况下,饮食入胃,胃受纳,肝气疏泄,肺气肃降,肾阳温煦,脾运化吸收精微转输,小肠分清别浊,糟粕由大肠传而出。因此,凡是影响脾胃的腐熟,脾运化功能,肝疏泄、肾温养及大肠传送功能的因素就会引起便秘。《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指出了大肠是大便暂时储存及排出之腑,然而大肠正常传导功能的维持则与脾胃、肺、肝、肾等脏密切相关[12]。《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中医认为便秘多因气血精液亏损、胃肠积热、气机郁滞、腑气不畅,使大肠传导失司,津亏无以润下,肛门开阖失度,从而发为便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0 年初公布的“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草案)”[13],将慢性便秘分为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肺脾气虚、脾肾阳虚、津亏血少五个证型,慢传输型便秘多以肠道气滞证多见,本研究以外敷法治疗便秘,是“同病异治”“内病外治”中药物外治法的一种。中药穴位贴敷有很多优点,首先药物极少经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减少了药物的有效成分被破坏分解,可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减少了药物内服对胃肠道的影像,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和肠道黑变病的发生。而经穴位给药,药物有效成分可通过经络传导影响机体多层次的生理功能,从而产生相互协同作用,起到生理上的放大效应。便秘贴方中大黄、黄柏均性味苦寒,归大肠经,具有泻下攻积、润下软坚、荡涤肠胃之功效;乌药归脾肾经,具有行气开郁的功效;另外,现在医学研究,白芷可促进其他药物在小肠的吸收,白及可修复肠道粘膜,薄荷可促进胃肠动力[14-16]。穴位神阙系任脉之主穴,与十二经脉相连,也与脏腑和全身相通,为通调周身之经点;脐之深部直接与大肠相连,且脐部皮肤菲薄,脐下有丰富的静脉网,血液丰富,故敏感性高、渗透性强,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选用下脘、神阙、气海外敷,三穴同属任脉,达到健运脾胃,行气通便之功效。

本研究表明,采用便秘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相关症状,且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方法简便,患者依从性高,价格低廉,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又一种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莫沙大肠证候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针灸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化疗引起的上腹部胀满52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从肺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