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衰临床观察

2019-08-13 05:5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肾衰缬沙坦活血

李 鑫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2)

冠状动脉病变是高血压诱发的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1],高血压在其发生进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由于患者机体内血压呈持续增高状态,从而诱发血流动力学变化,激活血小板,加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诱发冠心病[2]。近年来,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全身性疾病,慢性肾衰是冠心病高血压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3]。当前冠心病患者针对合并慢性肾衰的风险认识不足,而大多数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本次研究探讨通脉活血汤联合缬沙坦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衰患者血浆BNP 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衰患者76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6 例;年龄18~70 岁,平均年龄46.15 岁;病程最短9 个月,最长22 年,平均病程(6.44±0.91) 年。试验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20~70 岁,平均年龄45.83 岁;病程最短10 个月,最长20 年,平均病程(6.40±0.93) 年。2 组基本资料相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慢性肾衰标准参考 《实用内科学》[4],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90~60 mL/min2,血肌酐为97~265 mmol/L,慢性肾脏病史或存在累及肾脏功能受损疾病病史;冠心病参考《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5]中诊断标准;高血压参考《2004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6]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 舒张压≥90 mm Hg,且上述在不同时间段检测超过2 次符合。均为自愿参与本实验,本实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急性肾功能受损和透析治疗者;存在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倾向者;对试验中的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2 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包括纠正饮食、血糖、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予以缬沙坦胶囊(生产批号:20180102,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80 mg,日1 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脉活血汤(生山药、黄芪各30 g,丹参20 g,党参、茯苓、淫羊藿各15 g,当归、红花、川芎、川牛膝、熟大黄各10 g,甘草6 g,三七3 g) 日1 剂,水煎煮取汁500 mL,每日早晚服用。

2 组1 个疗程均为4 周,均服用2 个疗程。

1.5 观测指标

1.5.1 炎症状态 治疗前后测定炎症状态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内皮素(ET-1)、B 型钠尿肽原(BNP) 的水平,其检测根据试剂盒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5.2 肾功能、血脂及冠心病相关指标 收集治疗前后留取血、尿标本保存待测,采用双缩脲法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24 hUp);采用日本东芝TBA-120F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 水平;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脂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 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 进行检测。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显效:临床症状积分降低超过60%,自觉症状消失,SCr降低≥20%,或恢复至代偿期;有效:临床症状积分降低未超过60%,超过30%,自觉症状明显改善,SCr 降低≥10%;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自觉症状有所改善,积分降低未超过30%,SCr 无增加或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反而加重,SCr 增加。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 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炎症状态、肾功能、血脂及冠心病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予以卡方检验,P<0.05 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分析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68% (28/38),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4%(36/38),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х2=6.333,P=0.012<0.05)。

表1 2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分析 [例(%)]

2.2 2 组患者炎症状态、血脂及冠心病相关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ET-1、BNP、TG、TC 及心绞痛发作次数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24 hUp、SCr、BUN、UAER 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肾衰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病进展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诸多研究认为冠心病高血压的轻重程度会影响慢性肾衰的进展,慢性肾衰又能够使冠心病高血压的症状加重[8]。曾有研究人员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血压控制程度与肾功能分期具有密切联系,肾功能降低是诱发冠心病高血压发生及进展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缬沙坦是临床应用较广的血压控制药物,能够通过作用于AngII 发挥血管收缩抑制功效,持续时间较长,能够有效避免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缓解平滑肌细胞增生,以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此外最新研究证实缬沙坦能够降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储存含量,延缓肾纤维化,具有显著的抑制炎性细胞核抗氧化作用[9],能够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慢性肾衰的发病因素与肾功能减退、代谢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Na+-K+-ATP 酶活性改变等具有密切联系。曾有研究人员对慢性肾衰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发现,患者血象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显著升高,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剧烈,致使内皮功能紊乱。现我们应用通脉活血汤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衰患者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中生山药能够补脾养胃,生津益肺;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的功效;丹参能够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党参善于益气补中、生津养血;茯苓能安神、 利尿、清热;淫羊藿能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红花善于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牛膝能活血通经、祛风除湿、利尿通淋;熟大黄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功效;三七能止血补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甘草能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的功效。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抑制TGF-β 过度表达的功效,能够使系膜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受到抑制[10],其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发挥保护肾小球基底膜的功能,使蛋白尿的通透性得到减轻;药物组成中的茯苓能够产生类醛固酮拮效应,以改善肾炎性水肿及心脏病水肿,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够保护心、肾功能。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状态、血脂及冠心病相关指标对比 (x±s)

本实验对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衰患者76 例进行研究,发现通脉活血汤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衰患者疗效显著,能增加冠状动脉和肾小球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猜你喜欢
肾衰缬沙坦活血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42例疗效观察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