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及价值分析

2019-08-13 05:58王妮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尿蛋白肾病用药

李 琪 王妮秀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门诊部,江西 南昌 330008)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当前这一病症的发病率持续增加。遗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所致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因素,均会引发糖尿病肾病[1]。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直接关系到蛋白尿,主要特征:高血压、水肿,以及尿蛋白等。中医方面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过度劳累、感受外邪等,均会引发糖尿病肾病[2]。所以,临床方面应秉持及早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原则处理,以此稳定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将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分析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 年2 月—2018 年6 月收治了糖尿病肾病患者80 例,按照患者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A 组和B 组,各40 例。A 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3~70 岁,平均年龄51.5 岁;病程3~25 年,平均病程(14.7±2.1) 年;体质量45~82 kg,平均体质量 (63.5±4.5) kg。B 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34~68 岁,平均年龄51.4 岁;病程4~20 年,平均病程(12.5±1.8) 年 ; 体 质 量48~80 kg, 平 均 体 质 量(64.9±4.8) kg。A 组和B 组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性均不存在,P>0.05。

1.2 纳入标准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经常规检查、眼底检查、辅助体检等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尿蛋白阳性者。

1.3 排除标准 非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不配合医护人员临床工作者。

1.4 护理方法

1.4.1 B 组 实行常规护理,给予用药指导,告知其用药方法,严格按医嘱服药,禁止随意调整服药时间、剂量、次数等。健康教育,为其讲解糖尿病肾病相关知识。

1.4.2 A 组 实行中医护理,中医情志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变化,鼓励患者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需求。然后,对患者的遭遇表示同情,通过鼓励性、安慰性、支持性等语言,给予患者更多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尊重、理解、支持等。同时,应获得患者家属的配合,主动和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平时多抽些时间陪伴患者,给予其更多的关心。

中医用药指导:中药应温服,每日取汁后分2 次服用。同时,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需按照医生叮嘱服药,禁止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确保注射的方法正确。注射胰岛素后应按时吃饭,防止出现低血糖情况。此外,需遵循医生叮嘱保留灌肠,药方中的牡蛎30 g(先煎),叶下珠30 g,当归15 g,生大黄15 g(后下)。煎服取汁200 mL进行灌肠,叮嘱患者尽可能1 h 后排便。

中医饮食指导:糖尿病肾病者,以每日0.6 g/kg 方式计算,尽量选择优质动物蛋白,禁食豆制食品。针对气阴两虚型者,饮食应以低盐食物为主,可取淮山药、黄芪各100 g,煎水代茶饮用。药膳方法:取白木耳15 g,瘦肉适量、大枣10 枚,炒白木耳肉;取猪胰一具,黄芪100 g,炖熟食用即可;鲫鱼和赤小豆各1 条、50 g,煮汤食用即可。存在水肿症状者,建议补充玉米须、白茅根煎水代茶饮用。

中医生活护理:按医嘱经指压对患者的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进行按摩。对脾肾阳虚者来讲,应做好室内的保温工作,保证阳光充足、定期通风,建议采用对腰部、膝部、腹部热敷方式干预。腹胀表现者,使用艾灸干预双侧肾俞穴、脾俞穴。此外,需抬高水肿的患肢,以此增加静脉回流,改善患者的水肿症状。针对气血两虚者,应告知其保证休息,取半卧位休息,尽可能减少活动。

1.5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的护理效果、临床相关指标(24 h 尿蛋白水平、Scr、BUN、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护理后,临床症状全部消除,24 h 尿蛋白水平降低>50%。有效:护理后,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24 h 尿蛋白水平降低>10%。无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并且24 h 尿蛋白水平降低<10%。(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A 组和B 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分析。计数资料,2 组护理效果的对比,均使用率(%) 的形式表示,采用 х2实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2 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均通过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即可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2 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例)

2.2 2 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 护理后,2 组在24 h尿蛋白水平、Scr、BUN、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比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x±s)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发病机制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存在紧密的关联性[3]。早期肾气虚损,晚期肾阴衰败,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4]。为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本次研究实行了中医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中医护理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从心理、生理方面予以患者个体化护理服务,因此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5]。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情志、饮食、用药、生活等方面实行中医护理干预。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正确看待糖尿病肾病,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予以对应的心理疏导,旨在帮助患者调整自身心理情绪,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6]。然后,结合患者的病情,实行针对性饮食指导,告知其一些食补/药膳方法,以此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7]。实施用药护理和生活护理,通过对患者用药指导,使患者认识到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防止出现随意调整药物使用方法/随意停药等情况。最后,予以患者生活方面的指导。

总之,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存在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尿蛋白肾病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