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实现阅读教学中学力生长的阶梯

2019-08-13 08:12张芯
新课程·小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抽象思维深度学习思维导图

张芯

摘 要: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具有放射性、个性化、多元化、直观形象、立体关联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对思维能力的承载特征,通过思维导图应用将思维技能运用其中,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更深入理解以及对思维技能的娴熟运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双重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深度学习;抽象思维

在当今社会中,教学的改革渐渐明确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是引起、维持、促进学习。而深度学习所培养的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其中,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聚焦思维能力培养,实现思维的拔节和学力的提升,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肩负的重任。

思维导图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它具有放射性、个性化、多元化、直观形象、立体关联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对思维能力的承载特征,通用思维导图应用将思维技能运用其中,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更深入理解以及对思维技能的娴熟运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双重目的。

一、巧用气泡图:在对比分析中清晰思维

气泡图是思维导图中一种较为常用的图示。气泡图中间的大圆内写中心词,中心词周围的小圆圈内写描述中心词的词汇。这些词汇一般都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等描述性语言。气泡图的应用十分广泛,语文课上,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可以运用气泡图在对比分析中清晰思维。

【课例】人教版三上《玩出了名堂》片段

师:课题说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请你们找一找,文中哪些词语与“玩”有关?圈出来。

学生圈词。

师: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气泡图,这个气泡图表示“玩出了名堂”的理由圈。请大家把刚才找到的词语填到理由圈里去。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填好了自己的理由圈,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把大家共同填的词填入小组合作单中。边填边说说理由,为什么这个词与玩出了名堂有关。

学生小组合作,填写合作单。

师把8个小组的合作单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找一找8个小组中共同填入的词,填到老师的理由圈内。每找到一个,就找找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再利用课文中的语句讲讲理由,为什么这个词与玩出了名堂有关。

生1:磨镜片。因为列文虎克在看守大门的时候,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正因为他磨出了放大镜,后来才能做成显微镜。

生2:放在一起。列文虎克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现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生3:固定。列文虎克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

在这节课中,理由圈的设计与运动是一大亮点,既是思维导图,更是带动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一种结构性的提示。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填,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对比与完善,接着又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形成老师的理由圈。这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明晰,帮助学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巧设流程图:在反思探究中走向深刻

流程图可以用来分析事物顺序或步骤,由方框和箭头组成。每个方框中书写一个步骤,箭头方向表示步骤的顺序。每一个步骤还可以有“子步骤”。书写步骤时,描述要精简概括、准确无误。

【课例】人教版三上《飞向蓝天的恐龙》片段

师:恐龙怎么就变成飞向蓝天的鸟儿了呢?课文中哪一部分介绍了这一过程?(第四自然段)那请学生快快默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自读。

师:自读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新收获?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些会学习的孩子。仅仅通过自己读课文,你们就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但是同学们,仅仅了解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恐龙究竟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好吗?

学生根据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导学案)

师: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恐龙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化成鸟儿的?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恐龙演化成鸟儿,大体经历了几个阶段?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复述课件逐步出示恐龙演化成鸟儿的过程:

对于发生顺序娓娓道来的情节而言,几乎“天生”适合用流程图来表现。然而笔者的体会是,真正将故事逻辑可视化,尤其通过思维导图画出一个情节的精髓,达到对学生有所触动和启发,在导图的类型选择上需要好好动一番脑筋。上面《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用流程图从先后因果顺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内在逻辑。事实上,理解了情节的整体结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够选择适当的思维导图类型。填写的过程并不简单,孩子需要重复阅读,借助思维导图理解故事的整个脉络,才能够完成任务;而且,“想得到”与“写出来”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反复揣摩、提炼语言,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三、巧借鱼骨图,在深刻阅读中凸显差异

鱼骨图的特点是简捷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罗列出需要探究的因素,有助于说明各个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课例】人教版三上《陶罐与铁罐》片段

师:这个故事的第一部分是由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展开的。请看第一组对话,你能圈出它们在对话中的语气词吗?(出示第一组对话)

生:铁罐的语气是“傲慢”,陶罐的语气是“谦虚”。

师:很好。我们把这两个词语贴到黑板上。(上下板贴:傲慢、谦虚)下面,请大家自学三~九自然段,圈圈表示它们神态或语气的词。书中找不到的,可以自己读读体会体会,想想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学生自学圈词。同桌交流。

师:你们分别圈出了哪些词?

生:轻蔑、争辩、恼怒。

师:还有补充吗?

生:不理会。

师:请把这些词语也贴到黑板上去。

学生上去贴词语,自动照老师的样子贴成上下两排: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贴?

生:上面的词语是形容铁罐的,下面的词语是形容陶罐的。

师:不错,很有想法!我们走进课文来看一下,这些词语是不是一一对应的?

生:不是,铁罐恼怒地对铁罐说了后,铁罐不是不理会,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我觉得恼怒下面可以贴“心平气和”。

生:我觉得也可以贴“和和气气”或者“温和”。

师:说得很好。老师把这个词贴上去。(板贴:心平气和)当然,“和和气气”和“温和”也是可以的。

生:铁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这里课文中虽然没有语气词,但是我觉得可以用“火冒三丈”来形容。

师:大家的想法呢?你们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它说得对不对?

生:对的,还可以用“暴跳如雷”。

师:好的,老师把你们的想法也贴上去。(板贴:火冒三丈)

师(边画边说):瞧,同学们,我们把陶罐的话和铁罐的话一整理,发现他们都可以用这些关键词一一对应,老师把它们互相连接,形成了一幅鱼骨图。

现在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鱼骨图,说说有哪些发现。

生:我发现铁罐随着对话的展开语气越来越强烈,从一开始的傲慢一直到最后的火冒三丈。

生:我发现虽然铁罐的态度越来越差,但是陶罐始终是很温和。

在阅读教学中,插入思维导图形式,能使原来的文本生动活泼,富有变化,增强阅读效果。思维导图是体现思维的一种流程图,它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它又能帮助学生建构句子之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本领。在上面片段中,教师要巧妙利用鱼骨图让学生提炼出了陶罐与铁罐对话中的关键词,并且在排列中直观地感受到了铁罐的步步紧逼和陶罐的沉稳忍耐,使词语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好的思维导图是学生从语文活动奔向教学目标之间的思维阶梯,是思维拔节的脚手架。经常鼓励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分享、讲解,师生共同进行点评分析,取长补短,鼓励学生向更深、更多的主题层次发展,逐步训练学生画出完整、有个性的思维导图。教学中,我们要深层地思考文本的特点,精心设计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导向性支架,引导学生按正确、有价值的方向进行思维训练。面对充满无限可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理解力、思辨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的深度思维被激发了,他们的学力才能不断生长!

参考文献:

[1]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赵国庆.小学思维训练丛书(第1册),八大思维图示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編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深度学习思维导图
由“抽象”变“具体”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