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金融世界更具想象力

2019-08-21 17:20何子维
南风窗 2019年17期
关键词:监管金融科技

何子维

金融的本质之一是对风险的定价,而定价依赖于数据。在过去,结构化的简单数据,比如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账目、经营记录等是风险定价的凭借。但在信息技术革命风起云涌,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时代,大数据开始颠覆金融行业,变革之大超乎想象。

在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BD”)高级副总裁张浩林看来,大数据是一场科技对金融的重塑和赋能。通过这种重塑和赋能,它将让中国的科技金融生态持续升级,在普惠金融、风险防控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实现平衡与优化。

总之,它会让金融世界更具想象力。张浩林深信这一点。

左手市场,右手研发

大数据在哪些领域应用?这个问题一直贯穿着张浩林的学习和工作生涯。

作为大数据统计与智能计算博士,张浩林不只埋头于理论研究,还不断参与工作实践。他曾先后在世界最大的通讯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最大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东软集团工作。这两段经历,锻造了张浩林高度职业化的工作习惯和思维。

张浩林从一线产品经理干起,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并掌握项目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出任东软集团财政与税务行业部总经理时,张浩林关注金财大平台、财政一体化、精细化业务管理、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方向发展,对财税行业发展态势有了全面把握。

在与财政部、國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各个司局及省市地方局的接触对接中,张浩林不单单为它们提供了大型信息化解决方案,还对金融、监管等领域各场景痛点的深度挖掘,着手研发精准的大数据产品。他曾代表东软集团与浙江省财政厅签订浙江政采云战略合作协议,采用云架构以PPP的模式建立覆盖浙江全省预算单位的电商交易平台,以互联网金融服务、客户端增值服务等模式独立运营。

凭借传统核心业务的积累,张浩林不断探索互联网与传统业务的结合。尤其是加入BBD后,张浩林的能力得到了释放。2017年2月,张浩林加入被毕马威评为“中国金融科技50强”、商业大数据行业标准COSR数据服务框架的制定者BBD后,他将市场需求转化成技术需求,再转化成产品需求,实现了以最终产品解决行业痛点。

在多项技术研发工作中,张浩林主持设计研发了2项软件著作,其研发成果为全国20余家金融监管部门提供“非法集资”“企业异常行为”风险预警服务。2019年1月,张浩林还参与了由科技部发布的有关“面向社会管理的大数据征信智能评估平台应用示范”的国家重点课题研发计划。

十多年从事金融监管、大数据风控、财税领域工作经验,让张浩林体会到,科技赋能金融,不仅能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能力,而且还将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瞄准痛点,实现普惠金融

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是依赖担保和抵押。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颠覆,催生了金融的变革和创新。张浩林意识到借助大数据的应用,以科技金融的方式介入传统小微业务,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这一点在金融风控业务数据上得到了证明。从2017年开始,张浩林领导BBD的金融风控业务,无论是产品业务规模,还是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都取得巨大的增长。数据显示,BBD的大数据信贷产品的市场使用规模,从2017年年初4家银行使用,到2019年成功复制推广至10家银行上线使用。而这些被服务的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从2017年年初不足5亿元,至2019年已累计接近百亿元。

快速增长的数字背后,不仅为BBD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还代表了大数据助力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风控升级。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赋能金融业务的效益,实现了让科技更快速、灵活、高效的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

“好企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由BBD与重庆银行联合研发的一款服务于银行小微企业客户的互联网金融贷款产品,与陆金所、蚂蚁金服等一同入围了“2017年全国十佳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奖”的信贷产品,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同业唯一入围的优秀案例。

在传统信贷中,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是难以突破的难题。基于BBD的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建模技术,“好企贷”通过整合“企业资产数据”“政府数据”“企业行为数据”等,对信贷流程的再造和风险评价体系的重构,实现在线申请、智能秒批、自助放款,大幅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

在此基础上,BBD还与贵阳银行、微商银行、四川天府银行就小微信贷解决方案都开展了合作,让金融与科技融合得到了有效实践。而实现这一切的,都基于BBD的核心产品—HoloCredit,即浩睿评级产品的应用。作为参与者之一,张浩林与团队共同打造升级了HoloCredit这个集数据、平台及应用于一体的大数据金融解决方案,成为业界的首创。

针对传统方式下的企业信用评估痛点,HoloCredit打通信息孤岛,架起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互通的桥梁,帮助银行形成囊括贷前、贷中、贷后在内的一整套智慧风控方案。

从FinTech到RegTech,理性决策未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金融机构开发了大量金融业务创新产品,就像BBD与重庆银行研发的“好企贷”这样的信贷产品一样,它们推进了普惠金融服务。然而,对监管机构而言,潜在的风险伴随左右。

借助“红警平台”,监管者可以通过输入嫌疑企业名称顺利查询到企业风险分值,并根据分值高低快速定位高风险企业。

借助金融科技产品,金融机构每天能够完成数百万计的业务。但这也就意味着,监管机构不得不对百万计的业务进行筛查。这不仅是使得监管者的工作量增加,那些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金融数据,也超出了传统监管手段的处理能力。

包括张浩林在内的许多行业专家提出,如果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得不到解决,那么,更为高级、更加隐蔽的监管套利行为将会发生,甚至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于是,金融科技(FinTech)的一个分支—监管科技(RegTech)应运而生。

为了实现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监管科技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作为BBD公司监管科技业务的领导者,张浩林对监管科技的价值深有体会。

首先,BBD在监管科技领域全面发力,其中重要的有张浩林参与研发的“红警大数据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以下简称“红警平台”)。“红警平台”所构建的模型,能提前预警潜在金融风险事件,实时掌握企业风险动态,协助监管机构维护金融安全。

提前预警的实用性和珍贵性,让“红警平台”很快走向了市场。短短两年多时间,由张浩林带领的监管科技团队,其业务销售额从2017年年底的2000万元,到2018年年底完成了6000余万元,业绩增长率突破300%,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现金流。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这个数值飞跃的服务客户范围和质量也仍在扩大。2017年年初,“红警平台”服务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部门。到了2019年,“红警平台”已经成功服务了多个国家部委级项目,包括证监会重要上市公司大数据监管系统和私募基金监管系统,国家粮食局大数据监管决策系统,国务院处非联办大数据打击非法集资监测服务等,各级地方政府服务项目更是有序的增长。

借助“红警平台”,监管者可以通过输入嫌疑企业名称顺利查询到企业风险分值,并根据分值高低快速定位高风险企业,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线上”与“线下”的金融监管效率,维护金融安全。

在张浩林看来,未来,大数据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在数据本身,而是通过科技赋能,为金融市场、为数字中国提供最大化辅助科学决策,一如BBD的Slogan:The Data Behind Decision。

猜你喜欢
监管金融科技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科技在线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