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展中的央企力量

2019-08-24 08:30/
西部大开发 2019年7期
关键词:华侨城陕西西安

文 / 本 刊 记 者 张 义 学

如果说传统的驻陕央企奠定了陕西的工业基础,那么新晋央企正在不断改善陕西的产业结构,进而推动了陕西的经济发展。在陕央企已经成为陕西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陕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陕西身处祖国腹地,我国经济建设的每一阶段都吸引央企入陕。计划经济时代,中央从“一五”时期就向陕西布局重点工业;改革开放以来,神东集团、长庆油田等一大批央企把发展重心调整到陕西;新时代,特别是中央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正赶上众多央企推出“西进战略”,陕西提升营商环境,紧抓机遇,迎来一大波央企入陕浪潮。

六大央企集中入陕陕西成为央企投资热地

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四届丝博会上,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六大央企分别携带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项目,集中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这标志着,陕西又迎来一大波央企集中入陕发展的浪潮。

中国电建西北总部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总部办公、贸易服务、酒店、职工培训等,计划引入中国电建旗下15个以上三级公司入驻。

中冶集团西北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建设总部办公大楼、商业配套、公寓、住宅等,并成立建投平台公司,在西安及周边地区开展投资建设、EPC总承包、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招商局集团丝路中心及配套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涵盖办公、酒店、商业街区、公寓等多种业态,将建设“丝路之门”超高层地标性建筑,构建区域门户新形象。

中粮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展中粮贸易有限公司中欧班列长安号合作项目,正是看中了西安拥有中国内陆首个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中粮贸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哈萨克斯坦小麦品质上乘,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口及口岸功能以及中欧班列长安号的中亚回程货运班列优势,中粮贸易有限公司将发挥其自身在货源供应方面的优势,合作开展粮食进口贸易运输业务,充分发挥内地基础配套和边贸便利整合优势,大幅降低企业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中粮集团入驻西安,不仅有助于提升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运营水平,也将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的粮食企业在探索粮油运输新通道、粮油贸易新方式、粮油分拨基地后移至内陆地区等方面打开了新窗口。

“陕西正在成为央企投资热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谈到央企入陕时表示,六大央企的西北总部或丝路中心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有效助力陕西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总部经济集群,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更好地实现西安高校毕业生“属地化”就业、创业,加速推动西安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中冶集团西北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举行

“央企进陕”冲锋号后陕西吸引更多央企聚来

早在2012年4月份,以陕西省政府与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央企进陕发展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标志,陕西吹响了“央企进陕”冲锋号。

沣东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效果图

中冶集团西北总部项目效果图

本刊记者梳理发现,嘹亮的号角吹响以后,陕西吸引来更多的央企集聚。2012年,37家央企在陕西投资,签约金额达7000多亿元。2014年,在陕各级中央企业达到1240家,拥有在职员工60万人,资产总额超过1.48万亿,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利润总额816亿元。2015年,69家央企同陕西共签约323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超过8723亿元。2017年6月21日下午,陕西省与中国铁建、中国中铁、葛洲坝集团三大央企在西安签署了总金额1465亿元的项目合同和投资意向协议(涉及4个铁路项目、5个公路项目)……

“央企进陕”的号声依然嘹亮,中央又发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以及出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陕西省也加快了发展“三个经济”的步伐,明确打造西安为“一带一路”上的“五个中心”——即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一个接一个的利好政策,吸引更多的央企聚陕投资,像华侨城这样的央企,也乘势西来。

2017年6月,华侨城与西安市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五年时间向西安投资约2380亿元,分别投向7个项目,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曲江新区、未央、碑林、莲湖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曾经缔造“曲江模式”的段先念卸任西安市副市长,接任华侨城董事长职务。之后,他为华侨城带来了多项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为华侨城确立了“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模式。

华侨城不仅仅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领跑者,同时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引领者与旅游的示范者;而西安又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因此,华侨城选择西安可谓特别对口。华侨城在西安投资不是孤军奋战,是联合了众多的央企、金融机构、PPP基金,还有顶级的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在西安投资。

按上述系列协议,五年间,华侨城与西安通力合作,实施以“周、秦、汉、唐+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思路,重点打造“周”—— 沣东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秦”——秦岭华侨城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汉”——未央华侨城汉城湖主题文化综合项目、“唐”——碑林华侨城兴庆宫文化街区项目,四个大型综合项目,以及曲江投资平台及合作项目、“丝路文化”项目、莲湖华侨城北院门城市更新项目等“1+7”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城镇化”大载体、大平台、大产业。

其中,沣东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位于西咸新区大西安新轴线南段,项目总占地面积16.25平方公里,总投资约670亿元,开发内容包括镐京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欢乐谷都市旅游度假区项目、国际低碳城项目、斗门历史文化名镇项目、春风十里田园综合体项目、周文化博物馆、图书馆等,项目总建设期约7年,分3期建设。

华侨城西进,不仅选择陕西,2016年与成都市签订合作协议,投资超千亿元打造天回、安仁、黄龙溪三大名镇;2017年起在云南投资逾千亿元(含1000亿元PPP项目)。华侨城围绕“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的战略辗转各地,布局了多个文旅项目。

本刊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截至目前,华侨城在全国各地的拟投资文旅项目总额已经接近万亿元。从这个视角来看,西安抓住了央企华侨城西进的战略机遇,陕西应该花心思研究各个央企发展战略,紧抓机遇吸引更多央企入陕。

央企给陕西带来了项目、资金、技术、理念……不断改变着陕西产业结构

如果说传统的驻陕央企奠定了陕西的工业基础,那么新晋央企正在不断改善陕西的产业结构,进而推动了陕西的经济发展。

毋庸置疑,华侨城入陕将逐步补齐西安文旅产业这块短板,带动以“文化大省”自居的陕西向文旅强省前进,不断改善陕西的产业结构。而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简称中钢西重)落户西安,则是推动陕西产业升级,走向新高度;也是央企对陕西国企的重组典型案例。

原西安冶金机械厂处于西安市老工业区,受制于生产场地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制约,很难再扩大产能,企业经营一度陷入困境。2005年,中钢集团出资4亿元,持股51%,在原公司全部资产和员工整体进入的情况下,对西安冶金机械厂进行资产重组,并将新成立的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

“这对陕西地方国企的改制重组具有样本意义。重组不是地方国企在困境下寻找出路,而是一次强强联手,意欲攀登产业发展的新高度。”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国企的专家评价,西安经开区携手大型央企,是本地资源与央企资源的一次深度“碰撞”,这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中钢的重组升级,仅是陕西吸纳整合众多央企项目的案例之一。而中交西筑有限公司与交通部西安筑路机械厂的资本整合,更加夯实了这种模式的基础。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旗下资本整合,投资8亿元在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建设“筑养路机械生产基地”(即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西筑)。几年的建设发展,中交西筑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路面机械制造企业,并在沥青搅拌、道路摊铺养护、水泥搅拌等筑养路设备制造领域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陕西资源与央企结合,给双方的携手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质量的优化。

据本刊记者梳理发现,陕西承接央企“战略西进”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以中钢为代表通过整合地方资源,实现产业重构的“嵌入”模式;一种是以中国电子为代表的挟国家资源,对地方产业短板的直接“植入”模式;而另一种则是中国兵器、中航工业等兼有二者特性的“复合”模式,形成了陕西承接央企西进、促进地方产业振兴的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路径。

中钢西重之后,2008年,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国兵器集团西安产业基地开工;2010年,中航工业产业园开工建设;同年7月,中国电子产业集团也入驻西安经开区;2011年底,国家云计算西安平台落户,标志着经开区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中国兵器、中航工业、中国北车、中国电子、中国节能环保等一批大型央企项目“组团”入驻,为西安市在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借力大项目,特别是一批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央企项目投资布局,西安市经济结构逐步提升,经济体量和后发动力大大增强。

近年来,中央驻陕企业在陕投资发展,不仅带来了项目和资金,同时也带来了技术、管理、人才等新理念。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认为,中央企业不仅自身规模大,而且基本上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品牌和资金力量巨大,是很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对象。

长庆油田总部

央企还给陕西不断“造城”改变城市文明进程

1998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总部从甘肃庆阳市迁至陕西省西安市。从企业发展的视角来看,长庆总部入西安,可以使企业的油气生产、储运、消费终端更便利地与市场对接;可以更好借助西安一些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人才,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也更方便吸收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先进技术、吸引国际跨国公司参与技术交流与合作。

长庆进陕,对陕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在陕西造出聚集石油人的“城”。

在陕西,延安何庄坪基地、咸阳基地,榆林、定边倒班基地、三桥长庆基地及泾河园工业区,泾渭园、未央湖花园、兴隆园等长庆生活基地先后建成,再加上长庆科研单位及油气勘探开发服务业务、后勤矿区服务业务,长庆油田工作着近十五六万员工以及家属、学生。

其中,长庆油田总部入陕加快了西安“北城”发展的步伐,短短21年时间,该总部所在的西安经开区就发展成为西安人口密集的核心区域之一。单从供给方面来看,长庆落户西安,对西安尤其是西安北郊的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水平的带动作用是明显的,泾渭园、未央湖花园、兴隆园等大型社区的形成,聚集了数十万长庆油田职工和家属,快速拉大了西安城市框架,造出一座西安“北城”。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庆油田总部自1998年底搬至西安,21年间的变化于西安而言是珍贵的。大型央企落户西安对土地、房产、交通、教育培训、生活必需品、政府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形成大量的有效需求,对西安的城市格局规划、路网设计都有拉动。而且,随着像长庆油田等央企总部迁入西安,企业的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也将有利于西安城市文明的建设。

前文所述的中国兵器、中航工业、中国北车、中国电子、中国节能环保等一批大型央企也在西安“北城”跑马圈地,建设高楼林立的总部机关、现代化的厂房车间,助力西安成为现代化都市。

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央企的入驻就在不断为陕西“造城”,西安东有“纺织城”,西有“电工城”,还有阎良“飞机城”等。在“造城”方面,不能不说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西电集团)。这是把总部一直安放在西安的一家央企,成立于1959年7月。它是一家以我国“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的5个项目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以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群为核心,集科研、开发、制造、服务、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03年,中国西电集团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我国输配电成套设备研发制造的中央企业。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中国西电集团共拥有6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其中大中型生产制造骨干企业19家,研究院所2家(含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金融公司2家,控股上市公司2家。拥有从业人员21477人。

西安“电工城”几十年变迁,就是中国西电集团在陕西发展的缩影。

结语

陕西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央企?

西进战略,也是央企近一段时期内的一个重要战略。如何紧抓央企西进机遇,让更多的央企奔陕而来?如何让驻陕央企不离陕西,长期稳健发展?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陕西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各种生产要素充足,是中央驻陕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这是央企选择陕西的“硬”条件。

更要做好央企选择陕西的“软”服务。陕西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央企的意识,提高政府服务央企的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才能促进新的进陕央企和陕西经济融合发展,开创陕西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华侨城陕西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虎力新开局,广日电梯携手华侨城开启新征程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华侨城A:谨防高毛利率下降风险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上市公司股权价值评估:以华侨城A为例
上市公司股权价值评估:以华侨城A为例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