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舒霖30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9-08-26 01:33邵丽琼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胰岛胰岛素血糖

邵丽琼

[摘要] 目的 探究甘舒霖30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施以常规口服药物,观察组施以甘舒霖30R强化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等临床数据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治疗方法可知,观察组治疗12周后其FBG、2 hBG、HbA1C水平明显改善,且优于参照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甘舒霖30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更具安全、有效性,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胰岛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甘舒霖30R;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5(b)-0065-02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非常高,是人类死亡五大病因之一。根据相关数据表明2型糖尿病尤其是合并其他慢性并发症的患者,需使用胰岛素联合药物治疗方可控制血糖水平,且有益于减慢β细胞的衰竭[1]。目前,人们已经接受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的观念,但是,患者对于胰岛素的用药依从性与临床有效性还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该文将针对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甘舒霖30R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经临床诊断60例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判断标准。其中参照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7岁,平均(54.5±6.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9±2.7)年;观察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患者45~80岁,平均(55.7±6.8)岁。病程1~13年,平均(6.2±2.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临床基础信息方面经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糖尿病临床诊断纳入标准:①以实用内科学13版作为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认定内容;②患者无口服降糖药物史,均为初次使用胰岛素或未接受任何治疗;③患者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同时辅以饮食与运动治疗[2]。

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糖尿病;②合并其他急性并发症;③合并急慢性病史或经生化检查显示其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出现系统感染患者;⑤妊娠期;⑥正在使用的药物对血糖有影响。

1.3  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参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123202)与格列美脲片(国药准字:H20010563),其中二甲双胍剂量为0.5 g,3次/d,格列美脲片剂量为2 mg,1次/d;观察组使用甘舒霖30R(国药准字:S20030004)进行治疗,2次/d,分别于早晚餐前的30 min进行皮下注射,每次剂量为3 U,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单次剂量需<24 U。

两组患者其具体的治疗实施步骤为: ①在患者就诊时及时进行糖尿病教育与,并嘱咐其注意事项,合理的控制饮食,且不可私自使用胰岛素与其他降糖药物。②就诊后需在禁食12 h后进行FBG、2hPG、HbA1c等临床检测。③在检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并于每天三餐前后取患者指血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患者的药物剂量。④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2周,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FBG、2 hBG、HbA1c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观察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实际用量以及治疗时低血糖的发生情况[3]。

1.4  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

在患者治疗前后对其空腹血糖(FBG)、早中晚三餐后(2 h)血糖(2 hPG),晚上22:00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

通过予以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BG、2 hPG、HbA1c组内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前FBG、2 hPG、HbA1c组内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参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其FBG、2 hPG、HbA1c水平变化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时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参照组共出现4例低血糖患者,其低血糖发生率为13.3%,观察组共出现3例低血糖患者,其低血糖发生率为1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討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充分的满足,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率虽然较高,但是治疗达标率还不足50%,很多患者仅仅是采取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严重缺乏糖尿病疾病的认识[4]。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胰岛素抵抗能力下降及其和β细胞功能衰竭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根据以往2 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情况可知,多数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程度已超过50%,仅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具有正常的胰岛素水平。如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诊治,继续使用加快胰岛素分泌类型的药物,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功能衰退进程,且容易出现继发药物失效的情况[5]。其实,在糖尿病早期,β细胞的功能衰退是具有可逆性的,患者的血糖水平如得到良好的控制,会改善其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减缓β细胞的衰竭,且对β细胞功能具有较好的恢复作用。

甘舒霖30R作为新型胰岛素,含有甘舒霖R(30%)与甘舒霖N(70%),可以利用DNA重组技术模拟人的胰岛素分泌,能够调节患者糖代谢,将葡萄糖转变为糖原,进而达到降低血糖、控制血糖以及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目的。据相关数据表明,甘舒霖30R使用时更为简单,操作便捷,方便患者对于药物剂量的把控,能够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情况。该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药物治疗可知,但使用甘舒霖30R治疗后患者在FBG、2 hPG、HbA1c方面的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表明甘舒霖30R在临床治疗上更具优势。

综上,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选择甘舒霖30R进行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富,朱苗霞,王治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6):1064-1068.

[2]  吴霞,闻杰.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管理[J].世界临床药物,2018(12):809-812.

[3]  叶军.甘舒霖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65-366.

[4]  丁广军.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1-3.

[5]  刘晓霞.甘舒霖30R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8):13.

(收稿日期:2019-02-22)

猜你喜欢
胰岛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