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早教亟待添加中国色彩
——家长该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儿童音乐早教

2019-08-27 11:49文|
岭南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早教外教儿歌

文|

现今,形形色色的艺术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布每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商业综合体。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拥有战略性眼光的商人将目标投向了儿童群体,儿童的音乐早期教育问题成为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音乐早教已经悄然声息的成为儿童的一门必修课,每个机构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为了孩子的“未来”,很多家长节衣缩食、慷慨解囊。

熙熙攘攘的早教中心,存在着这样一些共通点:第一,全球/全国加盟,不同的城市相同的教育机构,无疑是给担心地方资源教育差异的家长打了一针催眠药,家长主观认为孩子可以不输在起跑线上;第二,舒适的游乐环境,可以吸引同龄的孩童一起交流、玩耍,给家长提供方便的遛娃场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位家长,在参加过某些早教中心的一些音乐课程后,发现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所有的课程所教授的歌曲,全部都是英文儿歌。这就意味着,同样的早教机构所有的音乐课都只是在不一样的城市复制粘贴,如同生产生活用品一样,并无地域性的特色音乐。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只有共性并无个性,只是进行模式化教学,缺少引导儿童对中国地方特色音乐的认知与教导,全都会唱英文歌曲却不会唱地方风俗的儿歌。需要教学英语的音乐早教机构,自然少不了外籍教师。外籍教师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儿童之间攀比上课时有无外教老师,家长之间攀比孩子有无外教进行教学,商人则把外教作为招生的一种噱头。外教成为人人需要的“香饽饽”,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外教,但是我们需要的是有资质的、优秀的外教,而不是一张外国人的面孔!笔者带着孩子在某早教中心进行音乐课的时候,发现了如下现象:在外教教授歌曲的过程中,同时发放木琴进行模仿旋律的演奏示范,这位外教尝试了两次都没演奏正确这首歌曲的第一句,然后,把木琴交给了中国教师来演奏。一位连基本的do、re、mi、fa、sol、la、si都不认识的音乐教师,怎么来教授音乐课程?从一位来中国教学的美国朋友那里了解,这位外教同事说的英语他几乎听不懂,从中国老师那里得知外教同事来自捷克斯洛伐克,母语并非英语。这就体现了音乐教学的模式化与对外籍教师的盲目崇拜,是目前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家长该如何面对?首要是理性面对,冷静的分析自己孩子的需求和爱好是非常必要的,而不是受宣传广告的影响盲目的进行选择。作为家长要不跟风、不为了攀比心理盲目选择,部分家长在与其他家孩子对比后,产生不理性攀比心理,为了表现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的孩子优秀极易产生冲动消费,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教育。有一部分家长会认为别人的孩子都去参加音乐早教,我的孩子没有去,别人家的孩子会的我的孩子一定也要会,从而产生盲目从众心理,而不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必要的是增强对音乐教育师资的辨别,可以要求查看授课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证书是否属实。外籍教师教授音乐课,更要仔细查看国籍,母语是否是其教授语言,以及是否获得音乐及学前教育相关专业证书或国际教师、美联邦教师资格认证等。作为家长要提高辨别能力,为孩子选择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全社会以“英语儿歌”为教学风尚之时,如何进行中国地方风格音乐教育以及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鲁迅先生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作为家长,在孩子的音乐教育方面,要注重地方风格的音乐教育,不要让孩子成为全国模式化音乐教学的“小白鼠”。在岭南地区,家长可以在陪伴孩子的时间中,学习广东话儿歌如《月光光》《氹氹转》《落雨大》《大西瓜》等等,或运用当地儿歌与孩子一起律动游戏。在闲暇的时间或游玩踏青之时,观赏粤剧、潮剧以及汉剧等岭南地方特色音乐,了解岭南文化。或是在假期,带上孩子去听一曲岭南古琴,欣赏岭南音乐的风韵。亦或传统佳节到来之际,家长可以带孩子欣赏舞狮、赛龙舟等活动,并欣赏其音乐律动,引导孩子去聆听去欣赏粤乐著名乐曲《赛龙夺锦》、《步步高》等。学习与欣赏地方色彩的音乐,可以领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更好地提高孩子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增多儿童创造性活动的地方性色彩元素。欣赏优秀地方音乐的,更有利于孩子未来面对世界文化的交流时,可以更自信、更从容的诠释优秀的中国音乐文化。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标榜“舶来品”。

儿童音乐的早期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喜好进行选择,在促进儿童感受和领悟音乐能力及多方面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渗透中国地方色彩的音乐教育与引导。

猜你喜欢
早教外教儿歌
农村早教:为了起点的相对公平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七月的儿歌
早教QA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