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求新丰彩多姿

2019-08-27 04:13张继馨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气韵文人画物象

张继馨

以前我与川蜀画家李昌彦艺友并不相识,2013年初冬他到苏州美术馆举办个展时,我和他亲切交往多天直到他离苏,但事后其人其画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俩都从事花鸟画创作,所以情趣相契,他的佳作让人深刻印象,加之他为人爽直大方,所以能一见如故。

我认为一个画家的画格是人格的投影,不是单纯依赖造型、构图、设色等技巧来取悦,也不是以丑怪为美而欺世盗名,更不是以操作手段去哗众取宠。其主要核心应是画家本身的修养、气质、道德操守的体现并以不追时风、立足古贤、深入生活、不断求新的艺术途径来获取的。很赞同阿一先生对昌彦的艺术评介,认为“具有传统文人画的遗风印迹”,因文人画就是重在精神达意和笔韻墨趣,执着于人的内在精神性和潜在无限的可能性,张扬人的才情、风韵、气度意兴和情态等高尚脱俗的画风,把人的思想意趣和追求都投回到人本身的独立自尊的存在价值上去。

中国早年的花鸟画,其表现的不仅仅是花花草草本身的组织结构和色彩变化,而是借组画中的物象寄托画家自身的某种思念、愿望和灵性,感悟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自己的艺术观和人生观,使之艺在神韵,意在画外,具有文人含义,加之绘画境界需要笔墨来体现,而笔墨是由人和感情来驱动的,所以笔墨成为抒发作者感情的重要媒介。

文人画尤其讲究笔墨“气韵”,故被列为“古画品录”的“六法”之首。因气韵是中国画描绘物象的神态、气质的一种冥冥追求,但文人画并未走向极端,而是借形传神,寓形似于神似之中,体现了形是绘画之所以成立的基本因素。无形即无画,而形又是传神的手段,后者才是绘画的目的。所以,纵观昌彦艺友的工笔和写意花鸟画,有其上述的品格长处,亦是阿一先生评介的依据——“文人画的遗风印迹”。

我再具体解读一下昌彦艺友的工笔花鸟画,其造型上所勾勒的墨线,不仅仅是形体的轮廓,而是具轻重、顿挫、虚实和起落笔的书法笔意,一无描头画角的匠习。仅其运笔上就颇具笔墨气韵和物象的精神。画面上不论群鸟聚散或只禽栖翔,俱神采如生,生动多变。其设色少有妍丽俗格,而以墨渲染略敷淡彩为主,故清雅入目、古朴隽逸。尤别出心裁的是一幅《秋趣》图,所表现的苔石疏篁,意外地以粉色染竹叶,使与苔石疏篁黑白相映。如文人论画“意足不求颜色似”之说,我认为他的工笔画艺术妙处是师承宋风,并赋己新。

他的写意之作,大部份简率苍古、章法崛奇,虽寥寥几笔,已得物之全神。其题材内容,也往往是溪塘汀渚、烟波雪浪、芦花杂卉等颇具野趣的景物。施色亦常以水墨为主,偶而赋色,亦仅以淡彩辅之。在其笔墨间,可窥测他在挥洒时是兴酣落笔,随意点染,变形而不失真实,注重情感抒发,使之有笔有墨,一如大家李可染“可贵在胆,首要在情”之绘画要诀。因艺术是人类对美的向往,是画家情感的寄寓、情操的物化,表现既是物又是“我”,昌彦艺友能深刻感悟并加以体现。

中国画是门综合性艺术,即使所表现的题材和形式虽佳,但欠缺文学修养和书法基础,在提拔上有所不足,无疑其画品位就会下降。故历代文人之作,无不尽善其艺,并臻神妙。昌彦艺友在其诸多作品中,显现了文人画诸多长处,这是此文开头所说画家的修养、气质等品行和追求,能体现作品的高下和雅俗。同时我还坚信昌彦艺友在今后的师古求新中,以深厚的积累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其花鸟画定将会在创新中丰彩多姿。

猜你喜欢
气韵文人画物象
“文人画”里写春秋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当代画家 胡石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