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9-09-09 01:13王丽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感文学核心

王丽

摘要:《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一书中指出,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单纯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时代了,今天的社会,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外在能力与内部修养的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从小到大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修养与人文底蕴。小学语文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的重要性让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位小学语文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一书中指出,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阅读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小学语文的阅读,大体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方面。那么怎样在阅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读的通顺,感知语感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塞鸿秋 浔阳即景》时,描写浔阳秋景的每一句都是独立存在的,对于这样一段话,只有先要求学生诵读时做到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地读,停顿适当,也即读通读顺,才能初步感知这首元曲写景的壮观与美,这样才能初步形成语感。

(二)反复朗读,形成语感

例如教学《军犬黑子》一课时,让学生读一读:“黑子嗷的嚎叫一声”,体会这里心理描写的作用。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课文写三处黑子找到小偷时表现所用的词不同。这实际上是一个语感图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用词越来越准确。在我们小学语文的教材选择上,选入文本的经典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过的,无论从教育意义还是文学位置上都是值得小学生认真学习的,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抓住重点的、精美的词或句作为语感培养点,通过诵读欣赏、理解、领悟,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更高一步的提升。

(三)美文诵读,提升语感

美读,也就是有感情地诵读。教学中,当我们遇到一篇优美的文章时,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诵读有助于学生对美文的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带着感情色彩的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快速抓住主题,对文章的美进行欣赏。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

(四)诵读文本,沉淀语感

语文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语感对象,学生通过活记乐背,积累言语材料,积淀语感经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篇精读课文在讲课之前,一定让学生做好预习,熟读课文,并且搜寻与课文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的读,搜索文章中引用的名言或古诗及各种知识,以备教学中应用。如教学《三峡之秋》时,引导学生多次反复诵读,使学生对三峡秋天描写的句子特别熟练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读名家名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纵观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用到今天同样适用。我们看到当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身上形成一种富有独特味道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对课标进行深入解读,普遍认为小学语文多读书是关键。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从古至今,但凡语文大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细细品读历代的文学大师,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时代发展到今天,放眼再看我们今天的小学生的阅读量,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阅读量都非常低,据调查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尤其是农村小学更甚。为了帮助孩子们对语文的积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晨读时阅读经典名著20分钟以上,并且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多少都可以,同时建议学生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还有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定期一周内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本周的读书心得。这样几年下来,我所教班级的孩子的阅读量有了明显提高,包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华上下五千年》《沈石溪动物小说》《杨红樱小说》《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等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三、受学校传统文化熏陶,诵读经典诗词,背诵名篇名句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以诗书礼仪文明中外,中国更是诗的国度,上至《诗经》《离骚》,中间魏晋南北朝文化,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真的是璀璨辉煌。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词歌赋,,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刚刚接手的一年级新生,我也从最潜显的三字经、弟子规开始让学生进行背诵。课前请一名孩子上台背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几年下来,我们班级的孩子们在经典诗文的积累数量相当惊人,范围涉及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既有古代的经典,也有现当代的佳作。连《短歌行》《将进酒》《赤壁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古诗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宋词中的一些经典也让学生背诵。坚持让学生每天晨读,背诵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章,久而久之,孩子们由开始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参加学校传统文化大赛时,各个表现出色,我们班级在经典诵读上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被带动起来。

侧重课内阅读,关注学生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沉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每天一首的天长日久的积累,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文学修养,文化底蕴。

四、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积累的能力

爱因斯坦的经典名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我们知晓,语文学习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的、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文学修养、文化底蕴才能得以提升。我国语文教学大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一)课内外作业布置上侧重读书为主。在学习四年级下《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四季不同时期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大海》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鸽血染红的求救信》時,让学生收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写作能力。

(二)对课文内容进行二次创造,续写辉煌。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玩促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及我们的学生们了解世界和古今中外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互联网,合理利用互联网有助于学生有效的积累知识,拓宽眼界,扩大格局。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那么,让孩子们将所见所闻所积累的文学、知识转变为写作,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深入思考了。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我们的学生坚持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文化修养和文学底蕴上完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养成,为今后中学、大学乃至一生打好坚实的文学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茹捐.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0年

猜你喜欢
语感文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们需要文学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