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9-09-09 01:13敖特根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社会性发展

敖特根

摘要:婴儿自出生开始,父母便开始对进行照顾,不仅照顾其衣食住行,同时也对婴儿自身的一言一行进行规范的改正和教育,因此对于婴儿而言,父母是婴儿出生之后的第一任教师,而如今在社会主义不断建设的风潮之下,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这对目前的婴儿的成长提出了必须贴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这些婴儿未来的成长,不仅与之后进行社会嘻嘻相关,同时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息息相关。而目前为止,虽然部分父母承担者对子女进行教育的重任,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未来社会性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教养方式;教养理念

对于幼儿而言,其出生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对其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自婴儿出生的第一天起,父母便开始承担对其进行教育的角色,而婴儿成长的第一场所便是自己的家庭,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对于如今的社会,公民需要具备非常完备的核心价值基础,而对于国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而言,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强健的体魄以及需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于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实现人生、生命等价值能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幼儿而言,父母需要对幼儿进行高尚品格的培养,当幼儿未来成长为大人之后,尤其是形成家庭之后,需要对家庭有着自身的责任,在生活中承担一定的压力,通过自己的历练和成长通过在社会上赚取金钱来在社会中进行生存,而拥有积极的态度,对幼儿未来成长为大人而言,需要带着人生的梦乡以及积极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通过自身对于生活的不懈努力进行自身成就的完成,积极的心态以及思想能够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各种诱惑出现对人生方向的偏离,而是通过一生的满腔热情和强烈的愿望,不断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能力的突破,当他们在事业上得到了新的高度以及实现个人抱负的时候,便可以一帆风顺,事业有成。这样的结果是幼儿在幼儿时期父母正确的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父母对于子女通过对其自身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方法的引导,从而在他们人生的萌芽初期有了正确的社会性发展的方向,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顺利发展推波助澜。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对于我国国内的情况而言,因为受到上一辈父母的影响,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是溺爱、专制、民主以及放任等不同方面的特点,与西方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西方对于孩子浪漫主义素养以及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国内相比,有利有弊,不同的教养方法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之间能够产生不同的影响,对此我们进行分析:

(一)西方父母的教养理念

对于西方的家庭而言,父母对于子女的培养往往基于浪漫主义的教育以及自主能力的培养,在西方家庭父母的培养下,他们的子女对于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追求,幼儿在生活中对浪漫色彩的充分融合,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西方家庭的父母对于孩子自身的独立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在这样的基础上,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在幼儿的基础时期便开始了对其进行锻炼,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营造出积极的氛围。

而针对这两种教学理念,与中国公民健康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冲突,但是对于西方家庭而言,他们本身极具浪漫主义的教学理念以及自立性的教养方式是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才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中国父母的教养理念

由于中国国家家庭本身具备传统理念,便是“养儿防老”,很多上一辈的父母双方因为受到老一辈的孔孟思想的深刻影响,认为对于生养子女是在为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进行提前做规划,对于生养子女的父母而言,对于幼儿的成长必须严格按照父母的要求,并且在父母观念的传递之下才能够切实迎合赴特定要求的孝顺,如果子女的行为与父母的思想相违背,养儿将会成为一场空,从而幼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体现出其本身的专制以及溺爱。

譬如,有的父母为了能够充分体现自身对于孩子的养育之恩,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给予了过分的溺爱,甚至在子女做错事情的时候也没有进行正确的思想行为的引导或者正确的惩罚,从而助长了幼儿的错误行为,其实在真实情况下,溺爱是无法让子女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进行良好的适应,反而会对他们的一生有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另外,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所形成的专制性的理念,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行为,这样的观念不仅不能够帮助幼儿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能力,还会给其幼小的行为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和伤害,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在如今,家庭中父母正确的养育子女的观念则为,虽然子女是父母生养出来的,对父母的生养需要有一定的回报,但是子女做为这个社会中的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自身不仅背负着对老人进行赡养的传统责任,更需要在未来担任其个体形成的自身的家庭,他们同样需要承担的包括养育子女、关爱伙伴、珍惜三名以及对自身三观的发展等一系列的社会责任。而传统父母的陈旧观念,必须对其进行改正,只有让孩子在无忧无虑的快乐中才能够提升其在社会性发展上的综合能力,为未来在社会中发展的实际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中西教养理念的结合

对于上述谈到的中国的教养理念与西方的教养理念相比,虽然有着各种方面的不同,但是其自身都有着两种方面,那就是不仅仅存在着有利的方面,也存在着有弊的方面,而只有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进行完整的解读和理解,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结合,这不仅对西方家庭的孩子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家庭的孩子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说明,只有在幼儿天性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与合理的开发才能够培养出家“孝敬父母”,对国家“忠心不二”的实用人才。

三、父母科学教养幼儿的具体表现

有这样的说法,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需要给孩子留一定的自尊,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他们的短。这样的说法是具有一定的根据的,父母在对孩子自身的个体需求进行遵照的时候,需要满足其基本原则,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够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

对于父母而言,不能完全把对子女的教育交给教师,虽然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责任,但是父母自身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在生活中形成和谐的亲情关系,通过平等、互助的原则建立“家园合作”式的教育,鼓励幼儿进行对家庭议事、生活琐事、社会交往以及礼尚往来进行积极参与,才能够让孩子在正确的方向进行成长,在家庭中“度”的限制,需要进行合理的把握。

结语:

对于婴儿的成长,父母的教育与幼儿自身是离不开的,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为对于孩子而言,其社会性的发展不只是对祖国的社会建设发挥自身积极的力量,同时对于他们来说,能够独立与家庭之外,在社会中立足,才是其真正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顾晨靓.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9):205-205.

[2]江莉婕, 王莹莹. 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1):10-10.

[3]张爱玲, 马秀琴.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以甘肃省广河县为例[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8(1):146-151.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医科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差异的非主观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