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点认识

2019-09-09 01:13沙娟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历史观高效教学思维导图

沙娟

摘要: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高校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建构历史观,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和发展历史思维,并对学习和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记忆;高效教学;历史观

一、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历史包含诸多学科知识,读史犹如读红楼梦,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都可以有不同的收获,得以以史为鉴,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指导。然而,目前情况下,为了取得更满意的成绩,中学的历史教学越来越失去活力,失去学科对孩子成长的指引作用,失去对其他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

中学生,三年时间需要学习中国歷史上下五千年,外加世界历史的全部,内容跨度之大,史实之繁杂,对学生记忆和理解理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中学生要学习的其他学科内容同样多而杂,如何在40分钟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有收获,同时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轻松应对考试,实现学生、家长、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一线老师更多的思考如何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帮助孩子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看待历史问题,多方面分析和评价历史,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观,科学的方法技巧至关重要,就历史学科和中学阶段学生的共同特点,图形技术也就是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可以很好的在记忆、学习、思考等角度开发大脑的潜能,既能有效提取知识,减轻负担把书读薄,帮助提高成绩,又能够建立宏观史学观,发挥“为鉴”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这样用

(一)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1、导学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时,为了能够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思维导图的绘制做好铺垫。在教学情境创设的时,要注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以中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为基础,为学生理解历史学习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2、思维导图的绘制

历史学习的主题是思维导图绘制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材料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学生可以以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方式。常见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学生可以一边看历史教材,一边绘制思维导图。第二、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之后查阅资料。第三、学生看完教材内容之后,再绘制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展示

学生在完成绘制任务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其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解自己绘制的内容,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解决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4、思维导图的拓展

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素材,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为基础,为学生进行拓展。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历史知识拓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其进行知识的应用,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实现学以致用。

(二)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条件

1、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

在历史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首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提纲,供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的参考。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有信心、大胆的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展示思维导图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肯定,并能够指出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的问题和漏洞,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构建出历史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

2、对学生的要求

在收客前,学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绘制思维导图的纸、笔,此外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表征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具有自主思考和学习其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认真的倾听学生学习过的知识。

3.教学环境

思维导图应用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并没有过多的限制,最好配置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思维导图的展示和教师讲解提供便利。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自主性,教师要进可能的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大胆的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是让学生用符号、字词、线条、颜色等绘制发散型图案,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既突显重点知识,又帮助形成深刻的印象,促进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发散型的图案,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掘,历史思维形成;鲜艳的颜色,清楚的线条,将课本知识条理化,海量知识简洁化,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箭多雕!在具体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课例来进一步认识思维导图的使用。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课中,学生需要掌握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如果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容易遗忘,因此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加深理解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完成第一步。

学生通过图案技术掌握单个知识点,我们继续采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发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过程和影响,既贯穿知识形成知识链,又培养学生把握事物内部的联系,增强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历史思维,完成第二步。

这时,学生掌握了如何采用思维导图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我们进一步探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胜利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这样一种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将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所必备精神!完成第三步。

通过思维导图的不断发散,完成三步曲,学生基本达到了由点到线再到体的学习,达到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另外,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创设直观的历史情境,激发兴趣,全面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组内补充完善,组间对比分析探讨,老师指导,使得思维导图全面涵盖教材内容,知识体系完整,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知识,巩固记忆;升华思想,指导学习!

三、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又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还能发挥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了解学情,知己知彼。

这里包括了解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对课本的概括分析能力,还有就是对思维导图的了解和使用能力,否则将会停留在单一内容知识结构图的水平上,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形成历史思维,更不要谈及历史观!

(二)持之以恒,不断创新。

当前的考试模式,对成绩的片面追求,社会学校都对分数有要求,对教师施加压力,往往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要求没有体现,从而专业水平要求低,思维导图停留在建构基本知识点的层次,流于形式,缺乏更多的思考和创新,最终被淘汰于学习过程。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师角色决定了好为人师这一特点, 一方面,会出现对学生思维导图评价过于武断,缺少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妨碍学生思维创新,甚至打击积极性;另一方面,会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灌输给学生,忽略个体差异,使得思维导图流水线式生产,缺乏个性特色。所以,在思维导图的使用上,我们既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引导从课到单元再到一个历史时期的导图设计。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推广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一定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在其他学科上,但在采用的过程中,作为指导老师一定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多种表现方式展现历史,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同时构建历史观,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张健花.如何将思维导图法有效融入历史教学.中学教学参考,

[2]张金芳.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学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历史观高效教学思维导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科学施教,让初中音乐教学显实效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习近平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