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指导技巧,突破作文困境

2019-09-10 04:02陈格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2期
关键词:技巧性写作策略

陈格云

【摘要】目前,中学生写作存在许多困境,本文结合写作技巧的训练实例来探讨,提出一系列实用并且操作性强的写作训练方法,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质量,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目的。

【关键词】技巧性;写作;系统训练;策略

纵观近年中高考作文,众所周知,若能达到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深刻,富有文采,感情真挚的作文,获得高分的可能性就高。但毕竟高分作文现象属凤毛麟角,大部分作文仍皆属平庸之作。反观今天的作文教学现状,普遍反映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干瘪无物,内容空洞,生搬硬套已成语文硬伤,作文教学的低效性也成为语文老师之畏途。

许多学生也会抱怨:“我亲历过、体验过的生活无数,印象深刻刻骨铭心的事情也很多,但我就是无法写出一篇精彩生动且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阅读的文学著作也不少,但写起作文来还是无从下手。作文框架结构和主题抓不到,容易写走题。”笔者根据观察和总结,认为造成这种困惑皆因小作者缺乏写作技巧造成的。

写作能力低下的学生,普遍表现为不懂得对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进行筛选、整合、加工,继而提炼升格、谋篇布局。试问费力“憋”出来的作文,读之让人味同嚼蜡,阅之让人如嚼鸡肋,又如何获得评卷者的青睐和赏识呢?因此,系统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够准确析作文病因,对症解决作文困境,应当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可采用片段作文、微作文、仿写精彩段落等形式进行。通过有计划、有次序、有教材、有体系的教学设计,使作文技巧训练达到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由短到长,让学生觉得表情达意、落笔成篇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稳扎功底——细节描写有技巧

写作能力低下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差,学生苦于不会运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因此,空言泛语体、流水记账体、生搬硬套体等作文问题普遍存在。细节描写的技巧掌握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作文弊病。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细节描写训练包括以下几种:

1.给动作放慢镜头——分解动作,准确运用动词。例如,写“爷爷边看报纸边喝茶”这个片段,可以指导学生把爷爷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連贯的小动作:“爷爷手里拿着报纸,目光往桌上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只见他的喉结上下不停地抽动,嘴巴还砸吧砸吧地,似乎这杯茶特别的清香。喝完还点点头,不知是称赞茶的香味还是报纸内容的精彩呢!”这一段习作把爷爷的大动作分解成具体可感的小动作,就把人物立体地呈现出来了,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作文怎能不生动了呢?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后,教师再继续训练各种场景的动作描写训练,学生便渐渐熟能生巧,驾轻就熟地完成各类叙事作文了。

2.给人物涂脂抹粉——配声音、配表情、配心理、配环境等。语文教师在指导作文时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抽象地指导。语文老师经常会说:“同学们描写人物时要记住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各种描写手法,作文才会生动哦。”但怎样运用,什么时候运用,有哪些方法可以运用,所有这些如果没有一定的作文课程来训练,学生依然是茫然地,陌生地,不知所措地写作。因此,直观具体地指导写作小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在作文中适当加入动物界、自然界、社会环境、生活场景等拟声词;或者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人物心情,都能给文章增色不少。请看其中一篇习作加工训练《那伤心的一瞬》。A.原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B.加工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教室里静悄悄的,一阵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吹得课本上的书本哗哗作响,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冷战。终于拿到试卷了,我紧闭双眼,不敢看那个鲜红的数字。天边突然又响起一声炸雷——轰隆隆,暴雨倾盆而至,我一惊,睁开了眼,一个鲜红的‘48分映入眼帘……”显而易见,加工稿加入了拟声词和环境的描写,把人物紧张害怕的心情生动逼真地描摹了出来。学生们通过对比和实践训练,就能掌握细节描写的实际操作方法,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适当穿插抒情语句,恰当发表议论,最终为作文素材添彩,使情感更加真实感人,使作文主题更加鲜明。

笔者认为,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尤其是细节描写能力的训练应该放在每个学期进行系统化训练。开学之初就应制定好每周一次的作文训练计划,有序进行,并及时反馈跟进。

二、细致观察——脸谱多变我不怕

写人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生活中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不同性格特征的人,不同心理状态的人,要准确描摹出来决非易事。因此,要重点训练写人技巧。指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身边人,身边事,懂得运用作文技巧准确描摹人物。笔者在小练笔课堂中,训练学生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不同职业、性格、心理等。如,对警察、医生、街头卖菜大妈、超市售货员等不同职业身份人物的不同描述,结合细节描写的各种技巧,把人物写活写立体写多面,引导他们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多角度的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

只要通过对人物、景物、场面中某些具有典型特征的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的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能掌握抓住神韵抓住精髓的技巧,从而养成了细观察、抓特征、炼词语、妙修辞、多联想、多想象的写作习惯。只要做到细节突出,传神描写,小中见情,那么一篇作文就成功了。

三、厚积薄发——作文素材大整合

一篇优秀的写作,除了审题立意要做到“准、深、高、新、巧”外,内容篇幅的充实和观点的素材支撑非常重要。素材是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重要材料。歌德说过,“如果题材不合适,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注重素材的整合和加工。媒体便捷的今天,海量信息每天都能涌入学生脑海,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凌乱的素材不懂得整理积淀,每当写作时素材库存依然为零,作文素材整合指导课程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选择。指导以下技巧,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素材运用能力:

1.跨学科积累素材。糅合各学科知识是解决素材单一的好方法,语文老师可以和学生聊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日月山川、草木虫鱼、科学艺术、哲学创业、影视歌坛、政治经济……跨学科的话题会引导着学生的关注面和兴趣点,学生会豁然开朗,原来所有的知识都可以成为作文来源。写作不再是“无米之炊”的老大难问题了。

2.选小见大,平常变典型。世界文学宝库中,有许多名篇都是通过描述日常小事阐明大道理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占据大量篇幅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因此,指导学生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由点到面,力求透过具体而微的细节,运用对比、夸张、渲染等手法,挖掘小事的深意,小中见德,小中见本质,小中见哲理,从而拔高作文立意和主题,作文升格则达到了目的。例如从路人乱丢垃圾想到陋习难改,环保之路漫长;从餐桌上的浪费想到资源枯竭、改变消费观念;从登山的经历想到成功离不开坚毅、不怕慢就怕站的哲理;从邻里之间的互助牵挂等芝麻小事展现好家风,进而展现中华民族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粗糙的题材通过加工训练后变为内容丰满、主题深刻、立意明确的佳作,学生就会发现,写作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舍生忘死,也许一个个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的生活画面就能写好一篇作文了。

3.写实虚构,扩写素材。鉴于青少年的人生经历还尚浅,生活阅历不多的情况,可告诉学生,在写作时,尤其在考场作文中,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方法非常奏效。对于一些情节简单的素材,可通过情节扩写,把影视情节、书中情节、他人故事等移花接木到自己身上,进行适当的虚构。例如,写一个小姑娘很瘦,穿得很差。那么就可以想象电视中所看过的镜头,步步追问:“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怎么个“差”法?再如,写帮爸爸戒烟,仅仅从语言上的叮咛和行为上的督促来写过于平实。如果虚构自己把戒烟茶偷偷放在爸爸的茶叶中,天天泡茶给爸爸喝,渐渐地爸爸就不想抽烟了……这些事情小作者不一定做了,但將其挪用来丰富主题,就会符合实际,且情感真切。作文中心则显得高大上了。

一篇优秀作文成功的因素有千千万万,但万变不离其宗,好题材,好语言好结构,好主题是根本因素。因此,初中阶段还可以安排以下写作技巧训练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独具匠心——谋篇布局巧过渡;总结提炼——立意选材构思有章法;用心打磨——一个素材多主题;百艺防身——文学体裁大盘活。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好作文应该是千锤百炼,千磨万韧的精品。训练有素的作文才是富有表现力,隽永感人,激发阅卷老师阅读兴趣的作文。写作技巧训练的系统开展,能够不断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让写作成为一种真正的技能。

猜你喜欢
技巧性写作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例析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方法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