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综合性课程合作学习探究

2019-09-10 12:20伍艳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8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伍艳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内容,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语文综合性课程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等人文素养的养成,更有助于学生遣词造句、品析理解等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对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综合性课程;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性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发挥着奠基性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更多的科学教育理念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要发展各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标志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作为教学的育人目标在指导着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以往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单一局面,实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素养是人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所出现的复杂的问题的一种能力。核心素养就是指所具备的素养中所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是让学生掌握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如何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成为了语文课程的最终要求。基于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定义为: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增加学生的文字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和人文素养。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如语法、拼音、文字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内容;二是要有充足的语言积累,在掌握了语文的基础性内容后,需加大课外阅读量;三是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如想象力、概括能力等;四是要形成语文学习的习惯,通过语文学习和积累,逐步培养语文学习的思维与能力,养成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的阶段,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下,每个人都挖掘了自身的潜能和动力,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所研究的内容、重难点和研究的方法等都是自主选择的,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引导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第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虽然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注重形式而大于实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将所學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课程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第一,科学分组,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当中就有一个综合性课程内容——口语交际:调查了解各地民风民俗,可以是节日习俗,可以是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更可以各地民居建筑、工艺品。为了开展好该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笔者先调查学生对该单元主题内容的哪个方面感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不同进行分组。由于志趣相投,学生有着自发的内动力,他们组成的队伍自然稳定,在作调查研究、交流分享时,就会更起劲。而且,组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会相互交流,如此一来,能力强的同学会带动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各展所长,成就彼此。从中,学生自主合作、团结协作、乐于聆听的人文素养就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第二,巧妙设问,让学生迸发语文思维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还发挥着主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对于整个课堂有一个全局的把控,适时地提出问题,督促小组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总结,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中,有多篇描写小学老师的小短文。若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若只是流于形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容易漫无目的地讨论。因此,教师要在学习前设置一个宏观问题:“文中的这些老师分别对作者产生怎样的影响?请联系课文句子揣摩分析。”然后,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独立思考,进而开始分小组合作学习。如此的课堂真实又不失语文味,学生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品味语言文字的综合素养。

第三,小组竞争,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小学生的心智尚属稚嫩,为了激发他们合作探究的热情,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小组之间开展竞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例如,在组织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根据教学目标,笔者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特点后,需引导他们尝试创作属自己的儿童诗。为了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教学时,本人还定下了相关课堂积分机制,按组员评分—学生评分—发言积分的形式进行课堂竞赛。最后,课堂结束,谁在课堂上积分最多,即当选为“班级的诗歌大王”。由于加入了竞争机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整个课堂充满朝气、诗意与童趣。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构,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飞,毛可刚.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核心素养及其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2):15-19.

[2]梁端水.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4):22-23.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