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导读与梯度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9-09-10 07:22姜兴福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梯度教材课文

姜兴福

所谓单元导读即利用语文教材中编者规划好的以教学单元作为基本的教学单位,而梯度教学则是根据不同程度、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一个“梯度”地分层,为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不同教学任务与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综合单元导读的教学优势与梯度教学的教学优势,从而充分发挥出二者的联合教学效果,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单元导读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单元导读的教学策略其实具有十分明显的整体性与连贯性。首先,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重点强调了整体这一特点,教师应当将整个教学单元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看待,从单元的宏观层面把控整个教学节奏,而不是从每个文章的个体角度入手,只针对单个文章进行拆分、研究。同时,教师还要对每篇文章中的感情、观点和思想进行深入地了解,并仔细分析这些文章所处单元的特征,研究教学表现的有方式,进而达到单元整体性教学的效果。而单元导读教学中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各单元彼此之间的联系与连接之上,事实上在教学中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丝丝入扣、层层递进的。

以教学《绝句》一诗为例,因为这是学生刚接触古诗课文,所以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一下古诗这一语文中最重要的体裁的概念,为学生介绍一下古诗的大致结构、发展过程以及古诗的语文美感体现,接着再带领学生通读这一篇古诗,领会一下这篇古诗语言魅力,同时让学生掌握这首古诗中的生字与生词,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大致含义。当然,这首诗作为整个单元的起始课文,教师还可以将其与之后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教师仔细观察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整个一个单元的课文都与春天有关,而下学期的开始阶段正好是春季,教师可以结合季节的因素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整个单元的教学效果,这样便可以将单元导读的整体性发挥出来。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代入第一个单元中的学过的内容,比如,第三单元就以古诗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带学生回忆一下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而发挥出单元导读的连贯性。

二、梯度教学提高教学层次感

梯度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遵照的重要原则。面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层次性的教学设计,利用层次化的教学设计将整个课堂教学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以完成目标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了计划感与任务感,将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清晰化。而设计出层次化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本身,基于单元导读教学,让学生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中完成整个课堂学习。

以教学《守株待兔》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为这篇课文设计这样一个层次结构: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读文章,梳理出课文的大致含义,然后教师再找几个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先让学生对于整篇课文有一个大致的理解,为接下来下一个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接着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生字,将其反馈给教师,然后由教师进行统一地解答,从而让学生认识整篇课文,完成这一层次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来朗读课文,回顾刚刚学会的生词的读音,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些生词的含义。最后,教师便可以对整篇课文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对于所学课文的看法,同时让其发表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这些语言与童话故事类的文章大多有一个比较鲜明的中心思想,只要学生能够将整篇文章阅读下来,然后结合文章的大致含义对整个文章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便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这一套层次分明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梯度教学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先由一开始的仅仅能够复述文章内容再到后来能够分析出文章的深刻含义以及寓言故事与童话的深层次内涵,整个梯度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语文单元导读与梯度教学的完美整合

在文章一开始的部分本文就强调了单元导读与梯度教学相结合的结合点,而将这一结合点作为突破口,教师便可以将两种教学方法无缝衔接起来,完成单元导读的梯度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针对整个教材的每一个单元进行具体地分析,找出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所在,以这一联系作为基础,深入探究每个单元层次关系,而不是简简单单地理解为一个单元在前、一个单元在后,这样的分析对于梯度教学毫无意义。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喜欢依照个人的兴趣与教学难易度等作为参照,将教材上编排好的单元教学顺序打乱,这种方式也不是不可取的,但是以单元导读的梯度教学原则,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将有前后关系或者有并列关系的单元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当然本文不提倡没有依据的“随意性”单元顺序打乱教学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加重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又没有任何的教学实际意义,所以即使打乱教学顺序也要严格依据梯度教学的原则进行顺序的抉择。

其实教材的编者在设计教材时也不是没有考虑到教师需要进行梯度教学与单元导读教学的需求,所以以每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策略的突破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有些单元之间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比如,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以寓言故事与童话故事为主。比如,《狮子和鹿》这篇文章,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其想象空间,让学生懂得将动物、植物拟人化的语文表现手法,接着后面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描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又比如《蜂蜜》这篇课文,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挖掘事物的特点进而描写事物,之后的单元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写作,通过《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想象力丰富的文章为学生开启一个新的写作世界的大门,然后利用《一支铅笔的梦想》和《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两篇习作例文与一篇习作教学来锻炼学生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也可以将这三个单元作为梯度教学的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由前两个单元作为基础,最后这一个习作练习单元作为整个梯度教学的提升环节,让学生先掌握寓言、童话故事与想象文章的大致写作思路,充分了解事物的描写手法,同时在第五单元的学习时引入前两个单元的内容,将整个单元导读教学的连续性与整体性突显出来,同时还能够形成梯度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享受到一个更加自然、轻松的教学过程。

单元导读的梯度教学有效整合这命题看似复杂,以梯度教学作为设计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出单元导读的梯度教学设计風格,这样便能够实现实际教学上的成功。其实任何教学方法只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教学实际都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而将单元导读的梯度教学设计整合也是一样,所以教师依旧需要在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充分考虑实际教学的情景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拥有贴心、细致的教学体验。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巷道中心小学(734300)

猜你喜欢
梯度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内容、形式与表达——有梯度的语言教学策略研究
航磁梯度数据实测与计算对比研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组合常见模型梯度设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