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07:22秦振英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课外阅读文章

秦振英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教学项目,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在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就要在课堂上以句子为基础,通读整篇文章,学生就可以基本上掌握大概的知识和内容,为深入的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重要的教学压力,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奠基阶段,教学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会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过程中准确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一、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造成阻碍的原因

1.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自身具备的感悟能力的影响,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要想进行一定的改变是比较困难的。与此同时,这种感悟能力也让学生从小养成了一种学习的习惯,能够成为一种推动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想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更加轻松,深入挖掘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不断完善自身的阅读理解知识结构。

2.学生在阅读训练方面的水平

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些学习方法的支撑,要在实践中不断训练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让学生的经验得到积累,学会从容的处理一些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的进行文章阅读。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找到一定的学习规律,利用一些闲暇时间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找到文章的具体内涵。

3.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会对学习的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找到密切联系学生的方法,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深入沟通,让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吸引学生对这种能力培养的注意和重视。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改革教学方法使之与时代的发展相切合,用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教育学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让课堂的效率逐步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措施

1.借助形态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句子

阅读理解的基础就是要对文章中的句子有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让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轻松。在閱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表演融入教学环节,通过一些形象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句子的意思。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不仅增强同学之间的了解,还能锻炼学生情感表现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静夜思》时,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时,教师朗读的语调应该是非常难受和低沉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思想之感情,表现出作者的无奈和伤感之情。在讲解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教师还要带上一些肢体上的动作,例如“举头、低头、思念”等形态,让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表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动作和语言的配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一定的升华。

2.以教材为中心,开展强化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文章体裁,要想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从教材出发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把教材中的文章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才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理解方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对于教材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带领学生分析句子的成分和结构,要进行朗读示范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会断句和朗读,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训练。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朗读示范,帮助学生找到朗读这篇文章的语感,提高学生自主朗读的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为了让课堂的氛围更加开放活泼,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青蛙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如果自己是青蛙会选择过怎样的日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可以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同找到这篇文章中的一些修辞句,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拓宽阅读的渠道,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也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师的推荐书目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同时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练习,就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看到外面的世界,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让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有利结合起来。

比如,在学习小学部编版《狐假虎威》时,为了让学生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朗读一些寓言故事以及哲理故事有关的史书,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阅读理解教学的效率更高,借助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增长自身的见识,同时也锻炼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

在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从容的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题型,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解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教材出发,要努力向学生把握好文章中语句的表达、写作的手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等,这样才能快速的找到有效的阅读学习方法。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阅读,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具体的阅读步骤,让学生有层次的开展学习活动,在多次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理清阅读的主线,要从人物、事件、阅读启示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习找到适合这篇文章的阅读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清楚的明白阅读理解学习的方法及核心,积累一些学习的经验,在阅读理解中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提高理解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创造一些积极的练习条件。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阅读学习,而且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理清阅读的思路,最终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庄小学(221000)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课外阅读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