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阅读”:巧用互联网成就课外阅读新方式

2019-09-10 07:22崔文学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崔文学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课外阅读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活跃学生语言思维,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小学生爱想象、好奇心强,对课外阅读缺乏持久性。围绕新课标要求,鼓励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本文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让小学生从网络阅读中增加阅读量,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提升文学素养。

一、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发挥互联网“线上阅读”优势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领域,一些家长对课外阅读持否定意见,认为课外书是无益的,耽误学生学业,不应该看课外书。一些家长虽然支持学生看课外书,但却提出诸多条件。如与学习相关的书籍,以增长见识为主的人文书籍,却根本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著名学者周国平提出:“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在小学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要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的各类阅读媒介及线上阅读方式,可以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丰富的文学资源,特别是“线上”阅读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阅读情境,能够满足课外阅读交互性体验,增强课外阅读兴趣。其优势有三点:一是互联网阅读资源更加丰富而多样。在互联网“线上”阅读平台上,各类电子图书馆、校园网、多媒体读书库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课外阅读资源,便于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多样化选择性阅读;二是互联网为学生课外阅读呈现了生动、直观、交互的阅读方式。在网络阅读情境中,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介阅读的单一性格局,尤其是在声音、图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组合下,以“数字化阅读”为载体的课外阅读,实现了各种媒介的交互转换与融合。如学生可以通过趣味生动的视频节目,来了解书籍内容,通过动听的歌曲来激发阅读想象力,以丰富多彩的直观画面来启迪心智,净化心灵,提升课外阅读成效;三是互联网随时随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了条件。互联网是交互性的平台,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体验。学生可以很好的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参与“线上阅读”,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自己的阅读空间。同时,在网络阅读空间,还可以与他人交流阅读体验,共享阅读心得,增进阅读审美素养的发展。

二、“互联网+课外阅读”,为学生推荐海量的课外阅读资源

我们说:“优秀的书籍就像是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滋润着孩子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成长。”课外阅读资源建设,利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阅读平台,可以整合不同的课外阅读书籍、文学作品,满足学生多样化课外阅读需求。根据小学生不能年段实际,制定分级课外阅读资源体系,各“线上阅读”资源库,要适合学生年级、认知发展实际。同时,各个年段、各个学期,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要参与制定小学生“线上”课外阅读计划,规划好课外閱读内容及方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程进行调控。如在规定的常规课外阅读书籍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选择其他课外读物,进行网络阅读。学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网络课外阅读,也可以通过手机在课外阅读APP上进行阅读,还可以在校内通过开发校园电子图书馆,让学生从“线上课外阅读”中找到乐趣。这些不同的“线上”课外阅读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参与热情,也让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期待,开展整本书阅读。需要强调的是,在“线上”课外阅读资源建设上,并开展“线上”课外读物调研、讨论确定。

对于课外读物,要以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为主,语言知识难易适中,便于学生理解和熟悉。要确定作品的趣味性,特别是低年级课外读物,要突出文学性、生动性、趣味性,增进学生阅读动机。要强调学生品质、人文精神的培养,突出民族意识、爱国主义情感激发。

三、丰富学生“线上”课外阅读体验,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借助于互联网来展开多样化课外阅读活动,就是要利用“线上”课外阅读优势,为学生营造快乐的读书氛围。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并积极参与到“线上”课外阅读实践中,为学生拓展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源,激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从不同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提高人文审美能力,发展语文阅读素养。如在“线上”课外阅读系统设计上,增加更多的网络超级链接,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拓展语文知识面,了解与读物相关的其他知识。在“线上”课外阅读互动体验中,可以开展“读同一本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对该书做出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谈谈自己对该书的认识,共同分享阅读乐趣。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的激发,小学生天真、个性,对自己喜欢的读物会尽情的去读,教师要引领学生全面了解读物,客观地评判课外读物,让课外阅读生动、真实、有趣。在“线上”课外阅读体验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与读物相关的图文、声音、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多元化课外阅读条件,让学生能够从阅读感知、体会、交流中,发展语文综合能力。开展“线上”课外阅读活动,各个年级根据课外阅读计划,组织学生校园读书节、班级读书月活动。如“讲故事比赛”“经典诗词朗诵”“成语接龙”“情景剧演绎”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通过参与各类文化读书活动,将“线上”课外阅读作为小学生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

四、关注家长参与,推进“线上”亲子共读、共赏

在小学生“线上”课外阅读实践中,家长的参与必不可少。要转变部分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线上”课外阅读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丰富人文精神中的独特作用,要赢得家长的认同和配合。如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让学生与父母在家庭自主读书,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增进亲子关系。小学阶段正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通过亲子共读氛围的营造,让学生与父母在阅读中找到默契,在父母共同参与阅读下,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养成。

引导家长创建家庭阅读环境,除了班级共享课外阅读资源外,鼓励家长为学生收集、整合其他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家长一起参与“课外共读一本书”活动,从读书心得、体会中分享乐趣、交流学习。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更需要家长能够参与陪伴,让学生从阅读陪伴中快乐地享受读书趣味。

总之,“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新技术支持下,在“真阅读”思想的引领下,为营造书香班级、带领学生遨游浩瀚的书海而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256410)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