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爱,让留守孩子不孤单

2019-09-10 07:22叶木兰詹小坝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叶木兰 詹小坝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其身心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加倍付出。建州小学作为一所留守儿童占比较大的学校,其责任也更为重大。学校除了做好自身的教育本职,还应承担起亲子沟通桥梁的义务,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填补留守儿童家庭的情感漏洞。教师除了要保持对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热情,还要能够精准关爱,这是高效高质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精準施爱;学校职责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许多中青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入一、二线城市寻求工作机会。这也造就了一个新的少年群体——留守儿童。父母背井离乡,而他们大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甚至独自生活。这群特殊的孩子时常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弦。由于父母在教育中的缺位,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社会各界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并取得一些成效,但未来仍然任重道远。建州小学的留守儿童作为典型案例,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总体特征

年纪小,与父母见面机会少。

(二)生活类型

大致有两种:一种由祖辈监护,祖辈普遍存在管教不严、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另一种是寄养型,这类孩子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性格内向孤僻,甚至对亲情的认知产生偏差。

二、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部分留守儿童极早挑起生活重任,自理能力极强,学习方面也十分自律,成绩优异;也有一部分儿童的祖父母年事已高,缺乏精力对他们加以管教,导致缺乏约束,加上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心理失衡,导致学习自律性极差。

(二)普遍在感情上存在认知障碍

孩提时代往往是一个人最渴望爱的时候,重要的父爱、母爱对他们来说却十分匮乏。他们对爱经常抱有极其复杂的感情,既有极度的渴望,却又缺乏表达爱的方式。因为缺少情感交流,他们只能将大部分情绪自我消化,以至于心理压力沉重。由于不知道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造成了交际障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自己鲜少与他人沟通。

(三)严重的性格缺陷

由于亲人陪伴的缺失,留守儿童有强烈的孤独感,部分甚至患有社交恐惧症。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是一种极其无可奈何的社会现象。它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想要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教师就必须摆正态度,避免谴责其父母,坚持和谐原则,并正视其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同时,多措并举,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积极探索。

(一)整合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1.积极寻求政府帮助。积极撰写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保护的相关方案和政策,为留守儿童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和相关工作开展的法律依据。构建相关监管机制,在相关工作开展时严加监管监督,确保工作有序展开,合规运行。

2.寻求社会机构合作,积极进行相关宣传。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力度与投入。增强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度,积极运用新媒体和众筹平台为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提供舆论支持和物质帮助。

3.物质支持与优化环境。如发放爱心学生奶、提供更好的教学用具等。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宗旨,保证孩子的基本生活和身心健康,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着力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1.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主题活动。如心理学讲座、留守子女联谊活动、庆祝集体生日、一起写下《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共同观看电影等,让他们彼此倾诉,以热情轻松的活动化解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杜绝消极心理在本就内向的留守儿童内心进一步滋长,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2.提供更好的师资资源配备,聘请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们答疑解惑。积极发挥学校教职工的作用,强化教师的教育职能,加强与留守子女父母的远程沟通和学生本人的交流,形成家校联动,为养成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以赴,为其后续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3.促进一对一帮扶,通过“爱心爸妈”“城乡少年结对子”等活动,促进社会各界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资助,这样既可以为留守儿童带来家庭的安全感,也可以有效对接社会爱心人士和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让善举更为高效精准。也可让留守儿童互相之间结对子,让孩子们在潜意识中形成向外界寻求帮助的意识,不再一味自我压抑。

(三)引导鼓励留守儿童主动探索生活乐趣

建州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探索思路是“一个方案”“两支队伍”“三个优先”“四个制度”“五项工作”,扎实开展“十个活动”,探索实践“一个延伸”,即“一二三四五十ー”实践探究策略,用科学的思路和手段探明一条保护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可行之道。

1.鼓励留守儿童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为相对习惯独处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私密的感情出口。如果留守儿童愿意公开日记的话,那么更可以帮助家长和学校随时跟踪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在出现问题时方可及时纠正与调整。

2.积极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如成立留守儿童合唱团、留守儿童之家自习室、爱心阅读室等,由我校老师进行组织和打理,这样既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也能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养。

3.开展留守儿童走班活动,利用自习课、放学后等时间,依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校内教师的能力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在学生表现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时,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孩子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分开教学,运用兴趣小班模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反思

电影《嘉年华》的导演文晏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嘉年华的时代,无比光鲜,无比喧嚣,大家没有办法停下来,去思考背后的人和故事……另外,嘉年华还有‘美好年华的意思,这些孩子原本都有美好年华。”一个人的童年生活往往在其一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童年却常常在等待与孤独中度过。研究表明,留守经历对一个人具有难以磨灭的影响。留守儿童往往比一般人更加缺乏安全感,更为脆弱孤僻,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自己不自信、不满意,对社交缺乏信心和经验,表示这段孤独的经历对他们的折磨是持续的。这些都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缺乏关心的恶果。为了保护祖国花朵的童年,整个社会义不容辞。但保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在我国仍然道阻且长。

通过建州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广大留守儿童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让我们行动起来,以爱为名,为留守儿童点亮人生的希望之灯,为这些缺乏家庭依靠和安全感的孩子指引前行的道路。

(本文系2017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课题成果,项目编号:JZ170371,由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参考文献:

[1]张帆,刘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硏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2011(8).

[2]王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7).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