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实践研究

2019-09-10 08:34张雅英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效果实践探索

张雅英

摘要:以罗租小学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为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分析该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动因、实践探索、实践效果和所引发的效能思考,提出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是推动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走上专业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形成动因;实践探索;实践效果;效能思考

深圳市罗租小学是一所原村办小学转制而来的学校。在深圳市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罗租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青年教师迅速增多,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为学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此,青年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专业成长愿景为导向,以合作的文化为机制,主动组织成长共同体,希冀在共同体内通过同伴学习、同伴互助、同伴观察等方式为自身成长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

一、罗租小学青年教师现状及其共同体的构建

调查发现,罗租学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高。青年教师的发展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渐凸显。总体来说,罗租小学的青年教师群体具有如下特征:

(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青年教师学历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但实践经验缺乏,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发展方面处于“百废待兴”阶段。

(二)青年教师具体规划意识薄弱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欲望强,具有谦虚请教、虚心好学的品质。可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疏于思考,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素养提升和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不能合理分配用于自我提升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常在自我阅读、教学工作和一些事务性工作中盲目打转,忙得焦头烂额,收获却甚微。

(三)青年教师对学校归属感不强

据访谈了解,因为罗租学校地处城中村,周边环境恶劣,多数青年教师都有调离的想法。原因一是他们大多是80、90后的年轻人,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缺乏吃苦意识、抗挫能力,对繁华的都市生活十分向往。二是由于自我提升的需要,城区学校拥有更为先进的硬、软件,身处其中,自我专业成长能发展得更快更成熟。种种原因导致学校骨干教师流动性大,青黄不接,影响学校整体质量提升。

(四)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

职业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对职业的忠诚度和爱岗敬业指数。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青年教师群体大多个性张扬、好奇心强、充满创意、思想自由,不受时间、地点、规矩、传统的束缚,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大挑战能力。但他们对“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其工作具有循规蹈矩性,对其他职业充满好奇心。

基于上述情况,学校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共同体建设为抓手,通过构建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组织管理领域兴起的一种前沿的管理理论,它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不断增强团队学习力和创造力为核心。在学习型组织领域内,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技能的汇聚可以使学习型组织彰显创新的魅力。“共同体”即意味着群体性和实践性,是一群人的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社会经历,教师可以在共同体中习得其他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方法和风格,在情境交匯中、在不断进行的思维碰撞过程中获得成长。

二、罗租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托马斯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就教师成长规律而言,将个体置于专业的共同体之中,更有利于教师的发展。给青年教师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交流、互动的氛围,促进教师抱团发展,是此共同体的主要目的。

(一)构建了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基本框架

青年教师共同体根据自身特点,确立了规范的发展体系。以“六个一”自我发展学习标准为内容,朝着职业道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专业技术领先、科研水平高超的精英队伍前行。(1)拜一名师。积极响应学校实施的师徒结对的“蓝青工程”,主动拜师学艺,习得本领,更快成长。(2)参一课题。积极申报或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科研水平,成长为研究型教师。(3)读一专著。自读一系列专著,并撰写读书心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专业能力。(4)上一公开课。积极参与备课、讨论,在磨课上课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5)写一论文。将实践经验转化成文字总结,成长为擅教育、会思考、能写作的研究型教师。(6)做一分享。全面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成果,做学术发展的引领人。

(二)探讨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成长模式

1959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蒂博特和H·H·凯利提出了社会相互作用理论(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这是一种源于社会学关于人际互动的理论,它强调交往是依赖交往各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就如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始于个人的钻研、探索,得益于团队的引领与打造,取决于学校支持与保障等途径的相互作用,以此模式循环反复,最终实现教师共同体的成长。

(三)建立常态化的考核与评估制度

1.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表、学期具体计划、拜师协议书、论文获奖或教学竞赛获奖、辅导学生获奖证书等。所有这些资料都存入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2.定期检查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共同体负责人定期督促青年教师根据计划积极开展相应活动,并及时补充资料。资料准备要完整,如公开课资料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活动照片等。

3.学期末进行一次过程性考核评估。共同体每学年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评估,给予优秀、良好、合格等级评定,并评选出若干名优秀青年教师,授予“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三年周期进行一次综合性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级、晋岗的重要依据。

(四)不断优化学校支持保障体系

1.创建教师合作型文化。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于筑建共同愿景、建立合作型教师文化。共同体既尊重教师个人目标,又激发其合作意识,将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激发成员在共同体内找到归属感、认同感。共同体强调教师之间合作互信、坦诚相待、良性竞争。

2.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首先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学校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及运行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建立以发展性评价为理念的教师工作评价机制,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其潜力的挖掘、专业的成长。学校还应该健全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使共同体上下形成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

3.提供必要的支持。共同体应让教师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彼此之间交流和互动更灵活。学校聘请教育专家、教研员、优秀教师等对学习共同体进行指导,提高教师与专家交流、探讨的频率。

三、罗租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效果

(一)实现青年教师成片成林、共同成长

教师树立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理念,在自由、互助的环境中实现共建知识、共享资源、共同提高。在研讨互动中,教师个体和团体之间不断完成知识的传递和创生,形成一种共享、合作、包容的氛围,实现教师成片成林,共同成长。

(二)增强了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共同体的建立,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之路,建立了公正、合理、多元的教师评价机制,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肯定了每位教师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青年教师明白了自己在学校这个集体中的不可替代性,角色意识越来越浓,职业认同感越来越高,他们在教书育人中感受到了乐趣,实现了人生价值。

(三)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在磨炼与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与创新中提升,其教育教学、科研能力逐步从萌芽走向成熟,实现了专业成长与发展。学校逐渐涌现出一批踏实钻研、精心授课、甘于奉献的青年教师,他们脱颖而出,成长为学科带头人、街道教学能手、区教坛新秀等。学校还成立了2个名师工作室,加入各名师工作室的人员上升至12人;主持6项区级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上升至30人。依托工作室的建立、课题的开展,不少青年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据统计,2018年区级及以上论文获奖和发表约20篇,区级及以上课例获奖约10个……青年教师李老师,参加了共同体的学习后,成长迅速,成绩斐然:成立了名班主任工作室,加入了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市级、区级课题研究;作为副主编参与工作室专著编写工作;多次公開课在市、区获奖,多篇文章发表等;依托共同体的建设,发展成为区语文骨干教师。

四、罗租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效能思考

对于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和影响学习共同体效能的因素分析,研究者论述的角度各不相同。例如,维斯恩莫(Westeimer)认为有效共同体取决于五个要素:互相依存、互动参与、利益共享、关注个体和少数人的意见、有意义的关系。针对当前国内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现状以及对“罗租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如下因素:

(一)给共同体定位

正确的价值引导是学习共同体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必备条件之一。学校要把学习共同体定位为“学术性团队”,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术研讨与交流的团队,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二)树立团队归属感

著名管理学研究者德鲁克曾说过:一个组织是一支美妙的乐曲,不过它不是单个个人音符的罗列,而是人们之间的和声所谱成的。共同体建设不仅是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更要让青年教师有团队归属感。科组、课题活动的专题化、系统化、周期化,都要基于教师团队意识的建立,在团队中实现个人发展,形成研究意识,个人的成长反哺团队的成长,进而实现共同体的成长。

(三)实现学校整体融合

青年教师往往依托学习共同体来发展提升自我。如何把各科组、各课题组联系起来,实现学科联动,实现学校大发展,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联合,打造更为强大的青年教师共同体,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发力,共同打造罗租教育美好的明天。

行路方能致远,砥砺帮助前行。青年教师将以学习共同体为平台,继续前行,且行且思,进一步提升自我专业素养,让探索之路越走越远,一路芬芳。

参考文献:

[1] 沈佳乐.教师共同体的要素及其情境分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15(4).

[2] 林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制度化互动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6).

[3] 蒲大勇,胡同祥.教研组吸引力源于学术感召力:基于《初中数学教研组建设的实证调查》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6(22).

[4]埃蒂纳·温格.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M].李茂荣,欧阳忠明,任鑫,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5]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实践效果实践探索
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微课资源实践效果研究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综合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自动腹膜透析技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中的实践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