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西游 ” 弘扬经典

2019-09-10 07:22姬俊梅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读名著阅读

姬俊梅

关键词:名著阅读;跳读;精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2-0060-05

教学目标:

1.通过《西游记》名著导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跳读和精读的阅读方法。

2.通过品读《三调芭蕉扇》的精彩情节,使学生了解孙悟空三性合一的形象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弘扬经典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环节一:诗词激趣,走进西游

让学生齐读屏幕上的诗,并猜诗中描写的是谁?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磐。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生:写的是孙悟空。

师:那关于孙悟空你又知道多少呢?谁能说说有关他的信息?

生1:他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生2:他又从龙宫索取兵器如意金箍棒。

生3:他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

环节二:情节排序,了解西游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相信,他的精彩故事也一定深深地烙印在你们的心中,下面就来考一考大家,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屏幕上的插图说出相应的故事名?(屏显六副插图)你能不能按照原著中情节的先后顺序,给他们排排序呢?

(猜图过程略)

揭晓正确答案:6-2-5-3-4-1

师:你们刚才在排序时,选择了怎样的“快捷方法”?

生:看名著的目录。

生:浏览名著的回目。

师:这种跳跃式的、有选择性的阅读方法,就是跳读。

(屏显:跳读方法归纳。跳读指快速、跳跃式地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跳读方法: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阅读。跳读角度:根据阅读目的去选择,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诗词引用、感兴趣或不感兴趣、雷同的情节等。)

我们通过跳读回目快速梳理了故事的先后顺序,除了跳读回目,根据阅读的需要我们还可以跳读书中的内容。以上关于孙悟空的信息只能讓我们了解个大概,要想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孙悟空,使其形象更丰满,我们只有进入原著,采用精读的方法,那么什么是精读呢?

环节三:品读经典,鉴赏西游

(屏显:精读方法归纳。精读是指深入细致地研读,要细腻地感受、透彻地理解和广泛地联想。精读方法:细读、精思、鉴赏。精读角度:1.赏析人物的形象。2.品味名著精妙的语言。3.体会名著带给我们的启示。)

师:下面我们就进入精读环节。请看插图,这是哪个故事?

(屏显插图,学生猜读情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师:“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很有代表性,场面宏大、人物丰富,作者吴承恩用了三个章回的篇目来讲述,大家一起读出来。

学生齐读: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次调扇的过程呢?可以参照老师给出的提示。

屏显:请你概括孙行者三次调扇的故事。(方法:人物+地点+事件)

也可以选择使用以下所给出的词语。

人物: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铁扇公主、牛魔王、红孩儿、樵夫、灵吉苦萨、土地、玉面公主、阴兵、李天王、哪吒、四大金刚

物品:定风丹、芭蕉扇、金睛兽

地名:翠云山、乱石山、芭蕉洞、摩云洞、碧波潭

找三名学生讲述。

示例:

一借: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满山大火,过不去。得知铁扇公主有一把芭蕉扇,可把火扇灭。孙悟空去借,铁扇公主因为儿子的事情不肯借。孙悟空就变成一只小虫,飞进铁扇公主家,藏在一只茶杯里,在铁扇公主喝茶的时候,钻进了她的肚子,在里面翻跟斗。铁扇公主受不了,只好把扇子借给他。孙悟空拿了扇子,就到火焰山去扇火,没想到,越扇火越大,原来铁扇公主给他的是一把假扇子。

二借:孙悟空去向牛魔王借扇子,牛魔王也因为儿子的事情,不肯借。在打斗中牛魔王急于赴宴而罢战。孙悟空尾随牛魔王身后进入乱石山碧波潭,盗走了牛魔王的避水金睛兽,变成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骗走了铁扇公主的真扇。

三借:真牛魔王知道了,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路上等孙悟空。他假装替孙悟空拿扇子,又把宝扇骗了回去。孙悟空毫不灰心,第三次又去借扇子。这一次,他和猪八戒带着土地的阴兵一起围困牛魔王,在如来佛祖四大金刚、李天王和哪吒的帮助下打败了牛魔王,借到了宝扇,把火焰山的火扇灭了。

师: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对孙悟空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通过细读、精思,来达到鉴赏人物的目的。在这场争斗中,你认为谁的功劳最大、表现的最为精彩?

生答:孙悟空。

师:面对重重困难,他最终借到真扇,这其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下面,就请大家精读原著第59回到第61回(节选),拿出刚才发的资料,从中找出描写孙悟空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的句子,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温馨提示:请以“这部分运用了        描写,我从中读出了一个         的悟空”句式来概括。)

要求:1.自主探究:圈点勾画(3分钟)

2.合作交流:确定发言人(2分钟)

3.小组展示:先读原句,再分析

师:同学们讨论的都非常热烈,谁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讨论出的成果?大家按照回目的顺序来发言。

生: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禮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作揖行礼)。”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孙悟空有礼貌的特点。

师:哪个词写出了孙悟空有礼貌?

生:躬身施礼。

师:这是一个行礼的动作,那么在这一回中,除了这个词表示行礼之外还用了哪些词?

生:答礼,行礼,奉揖。

师:同样的意思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见作者吴承恩构词的巧妙。再接着找,这一回中还有没有描写孙悟空的句子呢?

生: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旧时称嫡妻为正室,此处为称对方嫡妻的敬礼),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明白)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师: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语言和神态。

师:写出了孙悟空什么特点呢?第一次借扇他没有运用武力,而是利用了什么?

生:利用关系。

师:什么关系?

生:孙悟空和牛魔王是结拜兄弟,而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所以他们是叔嫂关系。

师: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拉关系、会套交情的孙悟空,我们在朗读这一句的时候要注意读出这种亲近感来,我们来齐读,试一试,揣摩一下。

生齐读。

师:那么铁扇公主吃他那一套了么?

生:没有。

师:当被铁扇公主拒绝之后,孙悟空又是怎么表现的?谁来读一下?

生: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师:这部分用了什么描写?

生:语言和神态。

师:哪是神态?

生:满脸陪笑。

师:你从中能读出孙悟空怎样的心理?

生:极尽讨好,说好话。

师:从这个词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孙悟空在极力地讨好铁扇公主,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段精彩对话。

师生三人分角色朗读。

师:看来孙悟空很懂得为人之道,借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拉关系、套交情、极力讨好,无不体现了我们人类的特点,这些都表现了他人性的一面。

我们再来看第六十回是怎么描写孙悟空的?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呢?

生:大圣应了一声,往外逃命,径至牌楼之下,心中暗想道:“这牛王在此贪杯,那里等得他散?就是散了,也不肯借扇与我。不如偷了他的金睛兽,变做牛魔王,去哄那罗刹女,骗他扇子,送我师父过山为妙。”这部分运用了心理描写,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孙悟空。

师:说得不错,正面交锋不行,孙悟空马上就想到了新的点子,这体现了他的聪明、机灵。继续找,这一回还有没有描写孙悟空的?

生:大圣闻言,切切记在心上,却把扇儿也噙在口里,把脸抹一抹,现了本像,厉声高叫道:“罗刹女!你看看我可是你亲老公!就把我缠了这许多丑勾当!不羞,不羞!”这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调皮的孙悟空。

师:扇子骗到手后还不赶快跑,还戏弄一番,这体现了他的调皮。那么聪明、机灵、调皮这些特点是哪种动物的本性呢?

生:猴子。

师:而孙悟空本身就是一只石猴,所以这又体现了他猴性的一面。同学们的表现真是越来越棒了,还剩下第61回,这部分是怎么描写孙悟空的呢?赶快找一找。

生:那老牛不得进洞,急抽身,又见八戒、行者赶来,慌得卸了盔甲,丢了铁棍,摇身一变,变做一只天鹅,望空飞走……行者道:“你两个打进此门,把群妖尽情剿除,拆了他的窝巢,绝了他的归路,等老孙与他赌变化去。”这部分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我从中读出了一个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师:用笔圈画孙悟空一共变化了几次?

生:六次。

师:而且每次变化的都是牛魔王的死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体现了他神性的一面。这部分和牛魔王赌变化的情节书中描写得非常精彩,电视剧中也有所涉及,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片段,看完之后告诉大家,电视剧和原著对比,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那么多变化,就变了一头老牛,情节简单。

师:原著描写得更加精彩、更加细腻,更能带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所以看影视剧是不能够代替阅读原著的,我们一定要深入阅读原著,才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环节四:回顾总结,感悟经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运用了跳读的方法了解了精彩的故事情节,把“厚”书读“薄”,又采用了精读的方法品析了孙悟空的形象,把“薄”书读“厚”,在今后的阅读中,根据阅读的目的,无论选择哪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都是行之有效的。

师:孙悟空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武艺高强,会七十二般变化,就连他的名称也是多变的。谁能说说原著中孙悟空的名称都有哪些变化?

生: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

——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师:同学们看,从“猴”到“佛”,悟空的名称和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他的成长经历,你们从中悟出了什么?

生:我们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生:做事情要坚持不懈。

生:我们要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己……

师:同学们,孙悟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着成长和历练,在师徒四人的团队中,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道理。一部小说的情节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孙悟空更是如此。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有时是懒惰、有时是马虎、有时是怯懦……但是,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战胜它们,最终在学习的道路上取得真经!

环节五:终身阅读,弘扬经典

(配乐播放学生阅读的照片)

师:这节阅读课己近尾声,但我们的阅读绝不就此止步,它应该走进我们的生活:例如,温馨的家、美丽的操场、静谧的图书馆(屏显学生读书照片)。让我们尽情地享受阅读的快乐,让阅读变成“悦读”。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共勉:与书为伴,终身“悦”读。

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西游记》导读课点评

整堂课基于“扩展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理念,从“诗词激趣,走进西游”“情节排序,了解西游”“品读经典,鉴赏西游”“回顾总结,感悟经典”“终身阅读、传承经典”五个环节对《西游记》的情节及主要人物孙悟空进行了深入解读。

环节一:诗词激趣,走进西游。以诗词的形式,激发了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自然引出本课所要探讨的主要人物——孙悟空。

环节二:情节排序,了解西游。教师利用PPT提供六幅图,让学生按照情节发展顺序排序,由此归纳出了跳读的方法与角度。

环节三:品读经典,鉴赏西游。引导学生以细读、精思、鉴赏的方式品读“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结合PPT所提供的复述方法指导,让学生分别复述三次调扇的过程,引导学生回到名著之中,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赏析主要人物孙悟空,以“我读出了一个         的悟空”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品析了孙悟空三性合一的性格特点。

环节四:回顾总结,感悟经典。此环节先归纳了本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跳读和精读,然后以孙悟空名称变化的梳理完成对人物成长主题的探究。

环节五:终身阅读,传承经典。结合各场景的读书照片让学生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弘扬经典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指导理念,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参与度高,切实做到了尊重原著、回归文本,方法指导精准、课堂落实到位。讲台真正变成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名著的文學魅力,提高了阅读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顺利达成了本节课“我要读名著”“我会读名著”的预设目标。

猜你喜欢
精读名著阅读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新国标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学生与名著的桥梁
商务英语精读课堂的合作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