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体验——核心素养的“落地点”

2019-09-10 07:22张丽琴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适龄适度道德与法治

张丽琴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课程,关注核心素养就是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求。深度体验是一个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去的有效方法。适龄、适体、适度,是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良方:基于学生特点,能照顾学生年龄差异;契合教学内容,能引领学生深入体验;基于发展需求,能清晰指引课堂走向。“深度体验”是体验活动设计的要求所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深度体验;适龄;适体;适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1-0048-05

近年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迅速进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核心素养”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是高度匹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课程,关注核心素养,就是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求。

核心素养如何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深度体验——是我们能够找寻到的一个核心素养的“落地点”。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在亲历的过程中展开思考、发展能力、催生情感,同时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深度体验是指身体与心灵相结合的体验。在体验过程中,除了身体外感,还伴随着内心的各种变化。这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深度体验的经历可以促进一个人产生多维度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笔者以为,体验活动设计应做到:适龄、适体、适度。

一、基于学生特点,体验活动须适龄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情感、心理、认知、思维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体验活动设计,应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基于学生特点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获得体验,使体验更加深入。

(一)同一形式,内涵有递增

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被简单、有趣的体验活动所吸引;中年级的学生希望更多地参与到丰富、多维的体验活动中去;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倾心于尝试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够带给他们更多启发的体验活动。

适龄的体验活动,能够对整节课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同一形式“猜谜”为例,针对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就能呈现出不同的设计。

执教一下“我会学习”一课时设计的“猜谜”活动如下:

【低年级“猜谜”活动】

活动二、学习有方法

(一)猜一猜

1.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2.三张嘴巴。(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师板书:认真听仔细看

3.十张嘴巴。(古)

老师允许大家向在场的老师请教,你还可以问问原因?

遇到难题,还可以?师板书:多请教

4.小结:学习方法真多,老师也送一个——师板书:要坚持。

(二)唱一唱

儿歌:学本领好方法,拍拍手唱一唱。

以上教学片断中,字谜安排顺序从易到难,以形象化的为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范例到举一反三,在猜的活动体验中领会学习的好方法。课堂上,学生的热情高涨,短短几分钟的体验活动就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字谜了,于是在执教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猜谜”活动:

【中年级“猜谜”活动】

教师导入:猜一猜,他是谁?

1.看动作,猜一猜

做开车动作 (司机)

做理发动作(理发师)

2.听歌曲,猜一猜

《粉刷匠》片段(粉刷匠)

《每当走过老师窗前》片段(教师)

3.读谜面,猜一猜

谜面“五谷丰登、救死扶伤、保家卫国、城市美容师”

4.引出职业,揭示话题。

看看这些谜语,你发现?板书:职业

今天我们就走进“生活中的你我他”……

这样一组趣味横生的猜谜活动,以不同的角度呈现谜面,谜面又对这一“职业”进行了多角度地、形象地描述,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投入其中,并根据谜面的描述,初步了解职业的不同特点。在活动中,自然地引出“职业”这一话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猜谜”活动之于高年级学生,依然富有吸引力。只要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必然能够激起学生挑战的热情,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更培养了他们分析、综合的能力。

不管何种形式的体验活动,都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智慧设计适龄的体验活动,才能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参与,真正落实“生本”理念,真正促进“深度体验”。

(二)相似内容,外显有拓展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特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在不同年段多次出现,要求也相应提高。我们要准确理解“螺旋上升”的特点和意义,在设计体验活动的时候,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儿童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外显形式中要体现“螺旋上升”的特点,使得体验活动更有助于儿童的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例如“找朋友”的活动,分别出现在:一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我喜欢我们班”,四上第二单元第一课“你是我的好朋友”。同样的活动,在不同的年级开展,外显的形式必然不能相同,要求教师针对性地设计,并作必要的拓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找朋友”活动的开展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学会愉快地与新同学交往。为了让学生之间加深了解,笔者在课堂上围绕“找朋友”设计了如下活动:

1.我的朋友:说出开学两周认识的新朋友,看谁说得多。

2.自我介绍:让更多同学了解自己。

3.我的名片:动手制作“我的名片”。

4.《找朋友》:播放歌曲,在歌声中把“我的名片”送给想要结交的新朋友。

这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了学生的喜爱,符合一年级小朋友有意注意还不完善的特点,不仅有效地调节了课堂节奏,还让学生对新同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每个学生都在“找朋友”的过程中交到了新的朋友。

而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班级生活,已经交到了很多朋友,“找朋友”的体验活动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设计如下:

1.歌曲引入:老师唱《找朋友》,学生应和。揭题。

2.我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朋友(可带合影、邀请朋友上台……)

3.我做你猜:和老朋友完成游戏,考验默契程度。

4.配乐小诗:播放《找朋友》,出示《快乐朋友》小诗,和新、老朋友一起吟诵(一个小节换一个朋友)。

以上设计相比一年级,明显增加了活动的内容,也增加了难度,更符合四年级学生的水平。课堂上学生和老朋友、新朋友积极互动,其乐融融。

两相对比,它们分别针对一、四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营造了愉悦、宽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乐于和同学、朋友交往的积极情感;更凸显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特点。虽然体验活动的内容相似,但是活动设计的外显却是完全不同的。

二、契合教学内容,体验活动求适体

体验活动设计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深度体验”,服务于学生社会性发展需求的。在课堂上,如果仅仅是为了丰富课堂形式、为了呈现热闹的气氛,体验活动必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样一来,体验活动的开展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

契合教学内容的体验活动,才是“适体”的,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引出话题,水到聚成

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常常会在课堂伊始有意识地设计体验活动以引出话题,自然地引导着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情感表达,从而达到一种高效的互动效果,使课堂话题的引出呈现“水到渠成”般的自然。

【引出话题式活动】“集体的力量大”第一课时

1.搬桌体验

师:这张桌子老师总会撞到,谁来把它搬走?(一同学搬)

师:为什么不行呢?

生:我一个人力量不够。(请一位同学帮忙)

师:两个人的力量也不够呀?(多位同学帮忙)

2.原因交流

师:刚才是怎样才把桌子搬走的?

生:几个人一起用力搬的。

师:一个人做不了,几个人能轻松完成。这说明了?

3.引出话题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集体,他们用集体的力量搬走了桌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集体力量大”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这一体验活动看似随意,其实是精心设计的。活动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教室的大课桌,让学生在试一试、再试一试的体验中,切身感受到人多力量大。这一思考过程渗透无痕,却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体验的深入,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衔接内容,兴趣盎然

日常教学中,普遍比较重视第一课时的导入,第二课时的衔接常常被忽略。其实,课时的衔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用心设计体验活动以串起两个课时,能有效避免课时衔接的平淡无味,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情绪中,使课时衔接更加流畅、高效。

【衔接内容式活动】“西部大开发”第二课时

1.猜猜西部城市

喜欢猜谜吗?请听:

双喜临门(    )、北风起(    )、太阳落山(    )、宝地(    )、碧波万顷(    )

(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再联系谜面进行分析,就能够猜到谜底。)

2.看看西部地图

同学们很能干!这些城市都属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地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西部给你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印象?

这一体验活動的设计,占时很少,却在课堂教学伊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专注地投入其中。大家根据已知条件——谜面,通过思考、推理、联想,最终获得答案,很有成就感。学生在这种体验模式中投入了感情。

知识性较强的道德与法治课,都可以设计类似的体验活动来作为课堂热身,既能检验第一课时的学习所得,又能巧妙地引入了第二课时的学习。

三、基于发展需求,体验活动更适度

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需求,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课程,因此,学生“社会性的发展需求”,对于体验活动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凸显学生社会性发展需求的体验活动,能清晰地指引课堂走向,并能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恰当的调控。

课堂体验活动,不求多但求“适度”。能够促进学生内心发生变化的体验活动,是核心素养的最佳“落地点”。

(一)目标单一性,体验更深刻

体验活动的设计,要尽量做到目标的单一性,使其指向性明确。在单一性的体验活动中,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思考更深入、感悟更丰富,由此得到的启发也更有价值。

在执教“集体的力量大”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单一性”体验活动:

【单一性体验】

师:是不是每个集体的力量都很大呢?来验证一下。

请4位同学和老师一起把客人拉下舞台(方向相反,拉不下去)。

师:我们这么多人拉客人,为什么拉不下去呢?

生1:因为您和我们四个拉的方向相反了。

生2:这样力量就分散了。

生3:团结的力量才更大。

师: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所以,我们要把今天的课题补充一下——板书:(团结的)集体力量大

此处体验活动的设计,紧扣课堂教学目标:“明白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通过单一的体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亲眼观察,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不是每一个集体的力量都很大,团结的集体力量才会大!

单一性的体验活动,指向性明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思考,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得到的启示更加清晰,有助于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冲突巧设置,体验更真切

在体验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故意设置矛盾冲突点,以引起学生思考,催生感悟。体验活动中的矛盾冲突点,应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引发冲突时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学生“深度体验”之时,教师只要稍作点拨,就能促使学生产生认知、情感的深化。在此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更实现了意义的建構。

同样是“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笔者设计了以下“冲突性”体验活动:

【冲突性体验】

1.无规则体验

(1)几位同学和老师玩“剪刀石头布”。

(2)宣布比赛结果都是老师赢。学生不服气。

(3)你们为什么不服气?

2.有规则体验

(1)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少了规则,就有失公平、公正。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个活动公平、公正呢?

师生讨论,制定规则并出示:

★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嬴石头。

★两人要同时出手,不能拖时,三局两胜。

(2)按规则活动

(3)赢的请举手,现在大家服气了吧?为什么?

3.小结揭题

一个小小的活动如果没有了规则,就会造成混乱。为了保证我们集体的生活、学习、工作正常有序,必须有很多的规则约定。今天就一起来聊聊“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个话题。

以上体验活动,是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一条“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来设计的。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对教师一开始的做法反应强烈:气愤于活动的不公平,强烈地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急切地呼吁规则的制定……这一系列的感悟均来自于真实的体验,胜于一切说教的语言。

冲突性的体验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在冲突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产生“深度体验”,更有效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深度体验”活动设计,最终目标是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体验活动是否有效,不仅要考量学生通过体验活动的显性收获,更要关注个体在活动中的隐性成长。基于学生特点的体验活动,能照顾学生年龄差异;契合教学内容的体验活动,能引领学生深入体验;基于发展需求的体验活动,能清晰指引课堂走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课程,关注核心素养,就是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求。适龄、适体、适度,是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的良方,是体验活动设计的要求所在,是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前提,更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良策。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斯滕伯格,温迪·M·威廉姆斯.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82~93.

[2]李   敏.儿童游戏:德育的重要载体[J].中小学德育,2016,(2).

[3]关月梅,安林晓.着眼于“方法与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5,(3).

[4]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35~85.

猜你喜欢
适龄适度道德与法治
给单身者“算命”
网游适龄提示不能只是提示
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态度的调查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彩票市场需求调控探析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