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陈辉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差异性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陈辉

【摘 要】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传统数学教学采用“一刀切”的讲授模式,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存在,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强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教学,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61-02

进入初中阶段后,数学更加抽象,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一定要求,若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或具备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绩,那么对初中数学的适应性较强。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数学学习能力不足、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的现象,长期如此将严重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1]。分层教学尊重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制定不同分层教学计划、目标,摒弃“一刀切”教学方法,教学更具针对性,是一种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2]。分层教学方法并非全新教学理念、方法,但在实际实施上,如何找准着力点、如何熟练展开分层教学仍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提出以下观点。

1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路径

1.1  课前分层

课前分层要求教师能够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并严格根据分层备课。教师合理开展分层的基础在于对学生具有全面性的了解,清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评价后进行分层。可实施3级分层法,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较为薄弱学生,B层为中等基础学生,C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完成后,教师需根据不同分层进行备课,从教学目标到课后作业均需分层,这也是对教师在课程知识点把握、控制课堂节奏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挑战。为保障教学分层的合理性,可实施集体备课,集中年级的备课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统一的分层,并做好备课分配。备课组教师整合分层教学教案后,统一分发到教师手中。还要对校本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层次分明、难易搭配的作业,保证不同层次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通过练习锻炼数学思维。

1.2  课堂分层

课堂分层是分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该环节中,需对教学目标、教学问题、课堂练习进行分层。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设计,可将目标分为达纲、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分别对应A、B、C三层学生。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将教学目标分为达纲:能够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题;提高:可自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等积变形、劳力调配等问题;拓展:在上述基础上,明确一元一次方程原理,养成方程思维。

同时,教学提问应分层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提问,如在课堂提问中,课本上标明清楚的定义类问题可向A层学生提问,如一元一次方程基本定义;而易错点、新授知识可向B层学生提问,如寻找一元一次方程等量关系;重难点问题则可向C层学生提问,如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应用题中的解题思路。并在提问后总结评价,增强学生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而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可设置基础题、综合题、拔尖题,分别由A、B、C三层学生进行解答,如学生在解答本层次问题后尚有余力,可进行下一阶段的问题设置。

1.3  课后分层

课后分层主要分为课后辅导、课后评价两个层次。在课后辅导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激发A层学生的自信心,以巩固课堂知识为主,根据学生课堂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错误,加强课后练习,并指导学生查漏补缺,修正错题。而B层学生,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并鼓励其尝试拔尖题目。在C层课后辅导中,要求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解答基础问题,同时加强拔尖题目的练习。

教师在进行课后评价时,应搭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非局限于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进步进行多元评价。如在A层次学生进步不明显时,教师应对其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堂作业完成度等进行评价,通过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对B层次学生则应加强其课后作业、知识模糊区域的评价,强化指导,鼓励其稳步提升自我能力。而对C层次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了解、参与更高层次的竞赛,拓宽自我能力。

2   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注意事项

2.1  注意大纲的统一性

分层教学并非教学大纲的分层,也并非优等、差等两极化教学,教师应在统一大纲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灵活性,逐步引导后进生跟上教学步伐,达到大纲要求。在教学中,所有学生都需完成教学大纲目标,并在学有余力时,向更高目标发起挑战。

2.2  注意学生情感引导

初中生心理较为敏感,容易对分层教学产生误解,导致部分后进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心理,认为教师已经放弃他们了,同时也可能导致优等生骄傲自满。在分层时,筆者将常规的“ABC=优中差”固有认知框架打破,逆转分层代称符号,达到平衡学生心理的效果。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真正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动态性调整分层,营造良性竞争。

2.3  强化教师素质

分层教学是对教师能力发起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备课量增加,另一方面,教师也需对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若教师素质能力不足将影响分层教学效果。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应依据学生配合情况、授课内容开展,并结合其他先进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   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是增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其具体实施细节、教学节奏等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3]。教师应认识到,分层教学开展的过程不仅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过程,也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有效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引导,使所有学生均能在分层教学中不断进步、成长,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4]。

【参考文献】

[1]王梅.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7(18).

[2]石业梅.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7(94).

[3]张明忠.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8(1).

[4]包宇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

猜你喜欢
差异性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