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9-09-10 07:22张怀亮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怀亮

【摘 要】小学数学是我国教学体制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这也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是教师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为了给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225-02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限,需要教师采取低龄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互动性、综合应用方面较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一切,而是要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这一理念。

1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在基于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数学技能的基础上对数学的理解[1]。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后,能够运用已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逐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对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进行有序的规划,从而提高数学水平。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在学习阶段获取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教师的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并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还要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2)提高老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很多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形成。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要注意自己的动作语言。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重点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有学习成绩不好、调皮的学生,教师不能将这部分学生与其他同学区别对待,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牢记自己身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3)提高老师的个性心理品质

想要培养出心理健康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必须要先具备这样的心理品质。首先,老师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能够合理的化解并解决;其次,教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将生活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发泄给学生,始终在学生面前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教学工作的順利开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2.2  增加对数学文化的渗透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数学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小学数学大多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难度虽然不大,但是概念性的东西较多,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多数学生在这一阶段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背后都有相关的数学文化及生活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文化和生活应用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解“比和比的应用”时,老师就可以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适当的穿插一些和比有关的数学文化,如著名的黄金比例,被广泛应用于雕塑、绘画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通过这些方面的讲解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使用多媒体技术

现在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师在讲解“相遇问题”时,“两辆小车相距100千米,二者相对而行,速度都是20千米/小时,问几小时之后两车相遇?”这类问题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多的学生在解题时一头雾水,思考也不全面。

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相对而行的过程中两者的状态,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课,可以根据题目在互联网上下载教学视频,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向学生生动形象的展现两车的运动轨迹,能够较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4  将教育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对教学素材的选择尽可能的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者是生活现象,拉近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如在讲解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多边形进行观察,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多边形,让学生对多边形的特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总结之后,教师再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讲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老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物品带入课堂中,如足球上的五边形和六边形,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具的面积进行计算,将数学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姜海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思路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