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学会“等待”

2019-09-10 01:06汪芹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等待花香安静

汪芹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理解没有教师预设得准确、深刻,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关键点等情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或是匆匆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或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用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交流,只有在充分的读、悟、思、辨中,学生的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学会等一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笔者以《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学会等待,让学生在充分触摸语言文字中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创造精彩课堂。

一、等一等,让学生充分初读

师:在同学们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桃红柳绿、芳草如茵、草长莺飞、姹紫嫣红……

师: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眼中的春天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我们每天都可以用眼睛欣赏春光,可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认识一位盲人女孩,看看她是怎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春天、感受春天的。(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出示下面词语,师指导生读正确:

流连 穿梭 拢住 扑腾  多姿多彩

瞬间  弧线 飞翔  缤纷 清香袅袅

师:这篇文章中还有很多句子比较难懂,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哪些句子比较难读?请读一读自己感觉难读的句子。(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师:有个地方需要纠正一下,听出来了吗?

生:“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这个句子里他把“曲(qū)线”读成了“曲(qǔ)线”了。

师:你听得很认真,“曲”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曲(qū)”,什么时候念“曲(qǔ)”?

生:歌曲、乐曲、曲调。

(师另指一生读)

师:还有一个地方要注意。

生:“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这里的“悄(qiǎo)”他读成“悄(qiāo)”了。

师:那在什么时候读“悄(qiāo)”呢?

生:在“悄悄”里读“qiāo”。

师:对,只有这两个字重叠使用时,才读“悄(qiāo)”。

师:大家已经把觉得难读的段落读通了、读顺了。有没有非常喜欢的段落?想配乐朗读吗? (放音乐,生读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整体印象。”人们在阅读时应遵循这种认识规律,即首先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首先要把课文读准、读通。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但又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事情。实际上,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是展开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从学生的阅读水平出发,学会等一等,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从读准到读通,从读通到读熟,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打下坚实基础。

二、等一等,让学生充分思考

师:请同学们再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安静是怎样去“触摸春天”的?用笔将课文中相关的地方画出来,一个词可以,一句话可以,甚至一个标点都可以,请同学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师话音刚落一会儿,就有两三只小手举起来。)

师:你们反应可真快,如果你们能更认真、更仔细地读读课文,用心去品,用心去思考,回答一定会更精彩。

(生把手放了下来,全班一起认真地读书、圈画、批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情况: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深度吗?

在上面教学片段中,在读准读通文本的基础上,我讓学生默读课文,围绕“安静是怎样去‘触摸春天’的?”这一课文主线,让学生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出发,去“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当学生有了只言片语的答案就举手时,我没有立即让他们回答,因为在这么短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让他们回答,还会影响其他学生读书、思考。所以我说“你们反应可真快,如果你们能更认真、更仔细地读读课文,用心去品,用心去思考,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保证了全班学生能够充分读书、思考、批注。

三、等一等,让学生充分交流

师:现在哪个小组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我们小组先说,她是从花香中触摸春天的,课文说“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整天”说明了她在花香中流连的时间很长,她一定在浓郁的花香中触摸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

师:你能体会出她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吗?

生:她一定很愉快,因为我眼前仿佛看到了她俯下身闻花香时陶醉的样子。

师:说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生读,全班齐读。)

生:我们小组补充一下,课文中还有一句也说明她是从花香中去触摸春天的:“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这句话说明她走得“很流畅”,正是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所以才能走得“很流畅”,否则,盲人是不会走得“很流畅”的。

师:你真是安静的知己,请你来读出她走路时的轻松、流畅。(生读)

生:我们小组觉得她是在无意捕捉到蝴蝶时触摸到春天的。课文说:“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我想此时她一定很兴奋。

师:说说理由。

生: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想捉一只蝴蝶都不容易,而她一个盲人却凭着她“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所以她一定很兴奋。

生:我捉到蝴蝶时都很兴奋,何况她一个盲人呢?

师:那么你能读出安静此时的感受吗?

……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地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呈现出缤纷多彩的课堂。因此,我们应关注课堂交流,给学生更多时间,更多机会,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获得成长。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先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再经过小组讨论,已经对文本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早想一吐为快,此时,再引导学生充分、深入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让学生通过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从对文本一词一句的咀嚼、品味、交流、朗读中,与文本中人物渐行渐近,很好地揣摩、体会到了人物的心境,感受到了安静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

四、等一等,让学生充分回味

师:安静对春天的热爱让作者深深感动,他在文末不由得抒发安静给他带来的人生感悟——(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同学们,你能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春天,感受春天,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

生:从安静身上,我体会到:不论你的身体健全与否,都有生活的权利,都应该热爱生活。

生:生活中,像安静这样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海伦·凯勒,还有贝多芬等,他们都不屈服于命运,創造出了许多奇迹。

生: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

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文章如此,课堂教学亦如此。一堂好课的结尾,应让学生依据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回味文章的主旨。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从文本和生活实际出发,很好地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热爱生命的教育无声地渗透进了学生心底……

等一等,是一种关爱,更是一种智慧。只有学会等待的课堂,才是生本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等待花香安静
躺平 花香自来
把秋天的花香留住
花香是怎样产生的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伴着花香闹春耕
安静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