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学生学古诗

2019-09-10 01:06任晓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诗文诗词古诗词

任晓明

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我想结合自己多年来古诗词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适合小学生诵读的作品以及古诗词教学的指导方法作浅显的归纳。

一、适合小学各学段诵读的作品

1.低年级兴趣为先,培养爱好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充满童趣、节奏明快、短小精悍的作品,让学生乐于诵读、乐于展示。可以选择的作品有以下几类:

(1)古代儿童诗,如《咏鹅》《送兄》等。

(2)简短的古代歌谣,如《击壤歌》《弹歌》《大风歌》等。

(3)轻快的乐府民歌,如《江南》《长歌行》《敕勒歌》等。

(4)简单的五言绝句,如《一去二三里》《画》《春晓》《悯农》等。

2.中年级读背结合,拓展延伸

通过低年级两年的诵读积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和体会,在中年级这两年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推荐内容丰富的唐诗名篇,让学生大量背诵,扩充古诗词的积累量。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不仅内容丰富、对仗工整、感情充沛,而且折射着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有重大的文学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唐诗中几乎所有的五律、七律、七绝都可以成为小学中年级背诵的素材。我们可以根据四季变换、节日习俗、诗词题材等归类为学生推荐相应的作品。如描写四季的诗歌;关于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重阳节的古诗词;田园诗、战争诗、送别诗、闺怨诗等。

3.高年级追根溯源,博闻多识

经过四年的积累,学生的诗词诵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形成的知识都是“点”状的片段,不够系统和完整。因此,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可以从最早的诗歌开始,分阶段选择经典篇目,让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初步体验中国文学辉煌的历史和成就。

在中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有《诗经》、乐府诗、五言古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诗词、明清诗词等。我们可以在每个阶段都选取一些名篇让学生背诵,感受诗歌的不同形式,初步形成一个宏观的把握,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和其他文学作品,另一方面也能为下一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汉乐府诗中的《十五从军征》《上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古诗十九首》,建安诗人曹植的《七步诗》,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还有精美震撼的宋词、激情昂扬的明清诗歌等等,这些都可以是高年级学生诵读的内容。

二、各年级诵读方法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诵读有两层含义,即朗读和背诵。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短时间内就能背诵,但由于时代久远,古诗词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相应的指导方法。

1.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指导方法

(1)亦师亦友,合理引导。

读古诗文最基本的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首先要帮助学生正音,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读“jì”。在小学低年级,注重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节奏美,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跟学生一起诵读,你一句,我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比比看谁背得更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诵读任务。值得强调的是,低年级学生没必要强迫人人次次都背会,能背会固然好,背不会也不必强求,保护学生的兴趣是重点。

(2)注重展示,鼓励坚持。

集体展示。每周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展示,可以背诵也可以朗读,还可以表演,多发现学生展示的优点,比如声音洪亮、感情充沛、动作自然、表情丰富、诵读流畅等,让学生有积极主动展示的兴趣,也能互相取长补短,逐渐掌握古诗词诵读的要求和方法。

发挥微信群的语音功能。现代科技就是为学习、生活服务的,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为教学服务。比如“微信群”,可以让学生每天把诵读的语音发到群里,一方面有利于及时督促学生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同时,还可以有效鼓励家长参与到陪伴学生的学习中来,增强亲子交流和沟通。

2.中年级诵读的指导方法

通过低年级两年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和审美,因此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就需要从诵读转向积累、理解和简单运用上来,试着运用于习作中。

(1)了解常识,读懂内涵。

学会欣赏“意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事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体。中国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有50多种,比如“明月”代表思乡离愁,“冰雪”比如品格高尚,“折柳”表惜别,“菊”“荷”“蝉”“竹”“梅”比喻坚贞高洁,“鸿雁”“羌笛”象征羁旅孤寂等。在背诵积累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提示,提醒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注意诗中所提到的事物,结合诗句的意思体会这些事物所表达的感情,从而理解诗意,进而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这有助于我们对古诗词内容与主旨的理解。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品析局部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中的词语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引导学生品析古诗文时,可以关注诗词中用得妙的字或词,和学生一起诵读,一起感受,在理性的解析与感性的朗读中感受诗词的“美”。

(2)个性创作,多样呈现。

中国古典诗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枯燥的文字转换成图畫,就需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推敲诗的意境,做到“胸有成竹”才可能顺利完成画作。在绘画完成之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丰富画面,使学生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3.适合高年级的指导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三学段(5~6年级)“要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高年级学生要在初步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试着把握诗词的意境和主旨,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诗词特定的情境氛围中,感受作品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1)古诗是借助形象反映生活的。在学习中,可以认真分析诗词中的形象,从而体会出作品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

(2)“一切景语皆情语”,捕捉感情,领悟主旨。

(3)诗词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主旨,要引导学生试着品析。

(4)古诗词语言风格非常丰富。在学习中,可以尝试用一至两个词语来表达诗人在诗中的语言风格,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理解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诗词的意境。

“一个人的成长就像是一棵葡萄树,他的技能、知识就像那一串串的葡萄,而胸怀、情感、意志就是支撑葡萄树的支架,如果没有支架,葡萄树就只能匍匐在地并最终和它珍贵的果实一起烂掉!”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们立起这样—个支架。希望中国古诗词这颗璀璨的明珠可以真正为我们的学生所识、所知、所用,为学生人格、审美和文学素养的形成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临汾市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诗词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