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

2019-09-10 07:22庞世华
关键词:学生干部媒介素养高职院校

庞世华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普遍对信息媒介使用度高、依附性强,但对接触的信息缺乏理性认识和批判意识,因而更容易受其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应加强媒介知识教育、提升媒介使用能力、普及媒介使用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帮助高职学生干部提升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9-0016-04

在信息传播泛滥的校园中,手机、电脑等便携式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备品。学生通过网络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完成互动交流,并自发形成网络社交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这种多元化和信息流变的社会氛围中,通过不断地对比、选择和确立。如何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具有群体示范效应的学生干部,正确选择和使用媒介信息,理性分析媒介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在多元观念、多元文化的大众传媒信息中迷失自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研究课题。

一、媒介素养的理论阐发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 Education)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1933年,英国学者李维斯和托马森在合作出版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对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进行系统阐述,提出要“力求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免受媒介传播的不良文化、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1]。借此,“媒介素养”的概念首次被提出。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界定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的回应能力。[2]

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媒介所具有的及时性、交互性、共享性、海量性等特征,我们将“媒介素养”界定为:个体运用多种方式来获取、解读、传播、使用、创造媒介信息的能力,而为了提高媒介素养进行的教育,则被称之为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众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能够用批判的视角分析、解读媒介信息,能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志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之所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因为“媒介素养”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3]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是构建立德树人培养的新需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巨大变革,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定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精英,他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极为重要。通过在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对媒介素养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干部对媒介信息真伪的思辨能力,帮助他们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理性地接收信息、批判地解读信息,引导学生干部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引导学生干部牢固树立主流意识形态,激励他们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报国之志中的同时,将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普通大学生,在学生群体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是提升學生干部素质的新要求

新媒体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新媒体所建构的人类生存环境是一个“拟态环境”,它并非镜子式的再现,而是通过媒体选择和加工后向受众者提供的模拟环境。[5]但由于高职学生干部对信息的甄别与评价能力尚有局限,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信息筛选、加工、重塑的作用,而把这种“拟态”的环境当作客观存在来接受,并做出真实的行动反馈。因此,生活在“拟态环境”中的学生干部,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信息辨识的能力,才能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不彷徨、不迷失。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常常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与普通学生相比,对媒介信息更具有依附性。因此,媒介素养应是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媒介素养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因而在对学生干部培养的过程中,应大力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他们认识和利用新媒介的能力和自觉理性,帮助他们形成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自主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干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举措

新媒体凭借自身优势,得到了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认可,并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接收信息的首要载体。同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生活与新媒体的使用高度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也影响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新媒体信息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乏色情、暴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信息。在媒介信息传播良莠不齐的形势下,学生干部对于信息的甄别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信息的判断和选择上有偏差,就会影响甚至威胁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提升媒介素养是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举措。

三、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媒介素养主要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6]虽然,高职学生干部对媒介信息具备初步的应对能力,但是,当涉及媒介素养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时,调研结果依然不容乐观。[7]主要表现有:

(一)对媒介的理性认识有所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作为文化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已经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但对媒介的理性认识仍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选择、解读和评判等方面。例如,由于学生干部生活阅历有限,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干部在面对海量信息时,选择、判断、评价信息的能力较弱。再如,在媒介使用上,很多学生干部习惯于越过信息的真伪而大量复制网页上的信息,然后东拼西凑和稍作修改后使用,久而久之,使得他们放弃了对信息的思考和批判,形成了对媒介的心理依赖。

(二)对媒介的有效利用不足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媒介的运用能力,要在对媒介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并且进一步影响着与媒体信息有关的其他活动。学生干部求新求异的意识比普通学生强,对媒介环境的参与度也比普通学生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干部运用媒介的能力和技巧就比较成熟。例如,较多的学生干部不能将自己所需的信息与网络提供的信息充分对接,以至于不能熟练运用媒介资源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再如,很大一部分学生干部对待媒介资源,缺乏有效的甄别和思考,这就大大降低了对信息媒介的有效利用率。

(三)对媒介使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淡薄

媒介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模糊,对媒介信息的传播、盗版、侵权行为认识不到位;对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新闻出版、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不熟悉。例如,很多学生干部曾以应付考试、完成作业为目的,在未注明出处的情况下,从书籍、期刊上复制他人的文字或观点。再如,很多学生干部曾大量地复制网络上的文字内容,经简单的修改和拼凑后直接使用。可见,在校园内过度使用信息媒介的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由此造成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件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四)对媒介素养的教育力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呈现出自发性、低层次、差异性的特点,这与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都有一定责任。[7]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中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然而,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仍停留在表面,形式过于单一,且将媒介素养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欠缺,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甚至,有很大部分高职院校未开展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政府和社会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力度依旧不足。

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的实践路径

(一)以媒介知识教育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媒介的理性认识

高职院校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通过制定系统的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提升实施计划,组织教材编写,开设专门课程,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的融合,加大师资力量和经费、设施的投入,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加强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主题团课、团日活动等载体,通过开设与媒介知识相关的学干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开设论坛,积极推动媒介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媒介素养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公共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以提升学生干部学习媒介知识、分析媒介现象的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干部正确认识媒介类型、特点、运作机制,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关系等;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晦涩难懂的学术探究,引导学生干部理性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正确看待个体对传媒的功能和作用。

(二)以媒介能力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媒介的有效利用

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能对媒介信息进行简单使用或传递,而是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规整,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媒介素养。可见,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优秀群体的学生干部,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他们对媒介的有效利用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依托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干部开展与媒介素养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辨别“信息真实性”和“社会真实性”,帮助学生干部正确理解信息中隐含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引导学生干部懂得自我价值不应为媒体所引导,增强他们对媒介信息的过滤能力和鉴别能力;同时,将學生干部的使命担当与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相联系,帮助学生干部认识到他们在普通学生群体中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他们在自觉抵御不良媒介信息侵蚀的同时,带动身边更多的学生传播主流声音、传递正能量。

(三)以媒介道德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媒介的合理使用

高职院校可以将媒介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操融入学生干部培养的过程,促进媒介道德教育与学生干部培养的联系互动。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干部的道德伦理观念,使学生干部主动了解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网络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学校还可以通过倡导学生干部广泛参与新媒体中心、报刊编辑部和记者团、广播宣传小组等校内主流媒体组织,通过“学生网络评论员”“学生版主”“校园小记者”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干部提高筛选、甄别、整合媒介信息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关于媒介道德教育的切身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干部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干部媒介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较普通学生而言,虽然具备一定的应对媒介的素养,但个体间差异较大。而且,对媒介的理性认识、有效应用、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都不容乐观。加之,对媒介素养的教育力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媒介素养的认知程度还局限于感性、自发的层面,这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加强媒介知识教育,提升媒介使用能力,普及媒介使用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学生干部也要主动作为,学会用批判性的视角去识别媒介资源,提高媒介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提升媒介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增强自身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2]季海菊.新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使命[J].理论与改革,2015(4).

[3]张玲.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亟待研究与发展的领域[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4).

[4]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Z].2016-12-13.

[5]陈航.新媒体与“拟态环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6).

[6]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

[7]闫伟娜.网络社会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9).

责任编辑  牛志鹏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媒介素养高职院校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