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2019-09-10 07:22杨效泉余葵柳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杨效泉 余葵柳

摘  要:全国教育大会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教育领域召开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对于高校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外部变化的紧张压力和内部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要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等举措,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9-0024-04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解读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1]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矛盾必然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变革,如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内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成为高校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国教育大会是我国教育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改革开放至今一共举行过5次全国教育大会,每一次大会的召开都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突破性的变化和改革(见表1)。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出席新一届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大会是新时代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大会深入分析了我国教育工作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2],为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被视作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历史性会议。[3]

(一)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这句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俗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得到了淋漓的体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习近平的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提出“九个坚持”并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要做好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6]

(二)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深入全国各地学校,多次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和师生座谈会,就新时代教育工作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首次将教育定位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还深入阐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7]。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论述,把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精确地概括为“九个坚持”,明确地提出了教育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坚决克服“五个唯”的顽疾,着重培育“三种人才”,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和任务书,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极大凸显了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为继续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事业中的基础作用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8]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首要前提,是实现“三全育人”总体要求的重要基础。习近平的讲话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启发。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事关高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适应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这既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又是新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外部变化的压力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原本相对独立的高校正接收到越来越多外部变化的压力,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1.变幻的新媒体信息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信息空间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9],并迅速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新媒体所呈现的利弊都非常明显:一方面,新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个性化等特点,是其区别于传统媒介的巨大优势,得以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以更加新颖、快速、便捷的方式去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失真性、虚拟性、信息碎片化等特点,也极大地干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限制了新媒体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2.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国民思想进行引领,尤其是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10]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外,当前社会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念,多重思潮相互冲击,尤其是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歪曲的价值观念盛行,“啃老”“炫富”“走后门”等浮躁的社会乱象丛生,对价值观尚在培育和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影响和危害极大。

(二)内部发展的要求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催生了高校内部矛盾的螺旋上升,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1.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

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工作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1]因此,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部矛盾怎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始终是队伍建设,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核心便是如何提高这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道德水平、政治素养等综合能力。

2.受众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切入点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受众群体,当下大学生多以90末、00初为主,他们乐于接触新鲜事物,思想个性前卫,主体意识强烈,是伴随移动互联网、自媒体成长的一代,而且囿于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进一步加重了高校经费、师资、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负荷量,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掌握受众学生的人群特点,应对受众学生的结构变化,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关键切入点。

三、新时代不断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思考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以此足见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要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讲话精神。

(一)围绕“师德师风”这一重点,不断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习近平曾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12]作为教师队伍中重要的一支,“师德师风”的评价标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同样适用。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者,传道是首位的,而要传道,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紧紧围绕“师德师风”这一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社会各界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切实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长久以来较为弱势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加快探索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选聘、运用、考核体制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13]“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14],由此足见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高校要想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就必须紧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关键。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当代中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逐步完善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在课堂、教材上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断凸显显性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龙头作用;同时,多方探索高校育人载体,不断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舆论和校风学风,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潜移默化作用。

(三)加强家、校、社会和政府联动,加快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

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1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好系统内外要素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家、校、社会和政府这四要素之间的有机联动。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和“组织者”,要主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外延至家庭、企业、社会,积极探索家校联动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等;家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后方”,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多给远在学校的孩子一些正面引导和支持鼓励;社会、企业要多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切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充分调动资源、行使职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托底,解决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人力、物力、财力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刘曙辉.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N].郑州日报,2019-02-22.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EB/OL].(2018-09-14)[2019-09-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7/zhggs_other/201809/t20180914_348818.html.

[3]窦兴文.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甘肃教育,2018(24):28.

[4]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2.

[5][7][8]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6][14][15]评论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8(02).

[9]张展.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冶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变化及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7(5):82.

[10]徐蔡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生态优化研究[J].江苏高教,2017(10):93-94.

[11]董圆圆.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创新研究[J].决策探索,2017(4):63.

[12][1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1).

责任编辑  牛志鹏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