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路径探究

2019-09-10 07:22王銮玉
关键词:特色高职思想

王銮玉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使命。基于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情况的调研分析,尝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植入“翻转课堂”理念,搭建以“蓝墨云班课”为平台的虚拟网络课堂,创设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教学平台,制定客观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云班课+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切实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9-0038-06

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亿人次,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手机网民占98.6%,可见利用手机上网在移动互联网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網的优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探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有效路径,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

一、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情况调查

为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情况,进一步探索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我们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主要采取网络投票的方式,共发放510份,回收500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为98.03%,问题涵盖使用目的、使用频率等方面,调查对象为当前高职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问题集中呈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目的。根据调研发现,高职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前三位分别为娱乐97%、网络购物93%及通信80%。学习排在第四位,占75%。其次为资讯63%、出行旅游33%、求职23%、其他37%等。这反映出大学生使用手机娱乐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 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频率。根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41.8%每天上网的时间多达5小时以上,31.8%为3-5小时,16.8%为1-3小时,2.2%为1小时以下。这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利用手机上网已占用学生太多课余时间。(具体见图1)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关注的网络信息内容。从对高职院校学生关注的网络信息内容的统计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线阅读网络新闻时,36.52%关注娱乐新闻,45.23%关注时政、民生。这说明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而对新闻素材的选择:有38.89%的学生基于新闻事件本身的热度,37.66%的学生缘于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11.11%则取决于身边人对新闻事件的讨论。(具体见图2)

二、移动互联网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职院校作为信息化程度更新最快、最新的前沿阵地,受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更为全面和深刻。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产生深刻的影响,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一)移动互联网提供新机遇

1.扩大“进课堂”的受教育面

移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使用便利、内容丰富、影响面广,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娱乐各方面的需求。在信息课堂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大大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受教育面,因而能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快速传播,使高职大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其理论的核心要义。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空间中没有层级控制,高职大学生在其中能够切身感受到平等机制的存在,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与传统的思政课堂相比,利用移动互联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已被新的教学范式所代替。在这一新环境中,教师起主导性用,而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所有学生一律平等,不分职务、性别、年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直抒胸臆。甚至一些平时不太喜欢在公共场合发言、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有效接近同学之间的人际心理距离,思想表达也更直接和真实,课堂氛围也更和谐。这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渗透到不同层次的高职学生群体中,从而使受教育面更具有广泛性。

2.提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新方式

利用移动互联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渠道和新手段。借助移动互联网创建线上+线下课堂,师生可以实现跨时空的互动交流,加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路径的科学发展。

第一,摒弃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代之以新媒体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线上教育活动。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第十章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关于文化自信的授课内容时,可以在云班课上设计“偶像变迁”的线上讨论,先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偶像,再帮学生梳理不同年代青年的偶像,指出偶像变迁的本质折射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讨论中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移动互联网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平台,吸引学生开展网上辩论、问卷调查、进行在线互动,引导高职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性认识。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18版)第十二章第二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容时,可以先在交流平台上展示当前军民融合的尖端产品,再让学生开展关于富国强军关系的线上辩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移动互联网为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供了客观条件,能够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主客体”关系,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教师与学生之前实现即时交流互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课堂的同频共振,增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接受度。

3.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教育内容

移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使教育信息从平面化快速向立体化转变,从现实时空向超时空穿越,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流价值观隐含在现代科技信息中,而且形式多样如文字、数据、音频、视频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信息变得丰富而全面。如《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不忘实心 继续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将改革进行到底》和各个高校高质量的慕课,大大拓展了习近平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教育信息量。

除此之外,通过移动互联网,一方面学生可以接收各种途径的信息资料、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还能传播其学习宣传的最新动态。为高职大学生更多地接受相关政治理论知识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更加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瞬息万变,思想政治教育者快速且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发现学生思想变化的苗头、将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移动互联网赋予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隐性效能。

(二)移动互联网带来新挑战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既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育人环境、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及教学方式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1.育人环境日趋复杂多样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以电脑为终端的互联网,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变得更多元、更自由。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思想的不同,经常在网络上产生激烈碰撞。其中出现很多违背伦理道德和不健康的信息内容,试图影响、动摇以及改变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精神品格、生活情趣等。如果对这对信息鉴别能力不强、无法进行独立思考的青年学生必然带来强烈的冲击,极易受到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要警惕一些不良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应加强对学生关于理想信念问题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扣好、扣正、扣实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教育对象受到负面影响

美国尼葛洛庞教授在《数字化生存》中曾经提出,在技术设计上移动互联网是分散和反控制的。这就是说移动互联网俨然成为一个不用护照、没有边防检查站、出入境畅通的“数字化王国”。这一漏洞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一把利刃,现在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和斗争的隐形战场。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接触新事物,极易受到精神污染,致使部分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淡化、政治意识淡漠,理想信念不坚定,以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缺乏自信,心存疑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信心不足,有碍中国精神的培育,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教育功能和效果。除此之外,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对学生学习的自控力也形成不小的挑战,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上课只带一部手机,随时上网刷抖音、看小说,甚至网购,浪费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学习。

3.教学方式有待更新升级

移动互联网市场上的APP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据统计,谷歌公司的Android(安卓)手机应用市场上的APP高达143万,苹果商店则是121万,主流APP更有上亿的下载量。在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的诱惑,海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不同的意识形态推送至移动终端。一方面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海内外事件,热门新闻。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等,这些应用资讯类APP24小时不间断随时更新,提供丰富的新闻娱乐资讯,用户可以直播、点播、预告、搜索和分享,服务形式多样。高职院校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未经审核、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如国外的网站对一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严重的失实报道,有的事件報道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荒诞言论,势必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和权威也提出了挑战,思政教师的权威感会大打折扣,这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方式方法也带来不小的冲击。如何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难题之一。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路径创新

如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生活常态,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开发和运用。因此,从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探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理论认知教育为基础、以情感体验教育为关键,以“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移动教学平台为重要环节,初步构建目标明确、全面系统、与课程联系紧密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基于移动互联网视域下“云班课+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科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公平公正的精神,从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积极探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建设“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有机统一”的高效课堂。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及其权威均受到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传统“填鸭式”单向的灌输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方式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营造更加生动、更加活泼、内容更加丰富的课堂氛围,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吸引力。

(二)创设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教学平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讲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利用微课、慕课、微信等方式,创设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人者可以借助“云班课”构建虚拟网络课堂,与现实课堂互为补充,拓展有效课堂的空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利用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云班课”平台上创建班课并把班课邀请码发送给学生,邀请学生进入该班课。利用这一平台,教师可以推送微视频、课件、资料链接等教学资源,提前设置相应的学习经验值、学习截止时间、奖惩制度和课堂表现等要素,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较好地提升学生自主阅读和自我学习管理的意识水平与能力。

其次利用“云班课”平台管理班级。老师可以在手机端或PC端,轻松组织学生签到,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查询学生相关信息,查看学生学习经验值和学习进度,推送通知,私信交流,班级管理既方便又高效。

最后利用平台实现过程性管理。课前学生通过“云班课”查看学习资料如相关课件、微视频及慕课,下载学习资料,准备学习工具等课前活动;课中学生可以参与教师发布的答疑/讨论、头脑风暴、问卷投票、作业/小组活动等线上课堂活动,每一种课堂活动教师都可以提前设置相应的经验值,只要学生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便能获得该活动的经验值,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18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设置线上头脑风暴活动:请同学们谈谈对“侵略有功论”的看法,本活动对高职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设置5个经验值,在平台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并把大家的发言投屏到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评论,同学们可以给写得比较好的同学点赞,任课教师最后总结并评出本次活动的最佳表现者。 这一举措一方面给个性比较内向平时较少发言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同时又能集合班上所有同学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大家的思想,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再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18版)第九章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授课内容,可课前设置学生进行以“先实现国家梦还是个人梦?”为主题的线上辩论,改变了传统辩论赛只能几位同学参加,大部分同学参加不了的现象,实现课上全员参加到主题辩论中,思想更丰富,论据更充分,观点更鲜明,课堂气氛更热烈,充公发挥了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三)构建“云班课+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

打破时空限制,植入“翻转课堂”理念,借助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新的移动教学平台,创建“云班课+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感染力。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18版)第一章第三节“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课前作业观看《走近毛泽东》、《尊前谈笑人依旧——毛泽东影像记忆》等视频资料、发布课程的教学课件及小组PPT作业“我心目中的毛泽东”并设置相应的经验值,学生只要完成上述课前任务就可获得相应的经验值。通过课前学习,了解毛泽东的生平,至少从情感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毛泽东的距离,对毛泽东不再陌生。课堂上再互相分享各小组PPT作品,具体由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同学讲解本小组的作品,包括设计意图、设计思路、设计特色及主题内容等,全部小组介绍完毕之后进入课堂评价阶段,课堂评价由小组间互评(占40%)+教师点评(占60%)组成,最终评出本次活动的最佳作品,获得最佳的小组同学额外增加10个经验值,以此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如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18版)第十章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小组作业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海报设计大赛,学生完成后可上传到云班课平台进行线上投票,课堂上讲解展示并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主题及最佳内容等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每组作品进行精准到位的评价,既要肯定学生做得好的方面,但存在的问题也应明确指出来,做到以理服人,学生才会心服口服,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心入脑,内化于心,外化于人。“云班课+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制定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班课教学改变学生成绩评定因素,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综合评价,制定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公平公正的精神,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思政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具体要求。教学评价一般包括课程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的目标、编订与实施是否科学,教师对教学工作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考试与测验,文章讨论的教学评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大都采用“平时表现分+期末考试分”的模块构成,思政课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分时往往比较随意,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但借助云班课平台,学生课前查看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可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值,课中参与线上活动如答疑讨论、头脑风暴、小组活动、在线测试均可以得到相应的经验值,课后可以与教师及同学进行私信联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均可以被记录下来,这给平时分的测定提供了客观有效的依据,避免评分时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18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可设计为:期末总评成绩=云班课经验值折算分(占25%)+考勤(占10%)+主题作业如“寻找家乡的红色记忆”(占10%)+实践调查报告(占10%)+期末考试(占45%)。其中经验值折算分=个人經验值÷班级最高经验值×100分,如云班课中经验值最高为180,如某学生的经验值为120,那该学生的经验值折算分为120÷180×100分,即66.66分。这一教学评价体系避免了评定平时分的随意性,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平时表现,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结果性评价,一试定终身。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强。移动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既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当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不断创新,讲对讲清讲透理论的同时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新媒体技术,丰富理论课堂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植入“翻转课堂”理念,搭建以“蓝墨云班课”为平台的虚拟网络课堂,创设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教学平台,制定客观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云班课+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移动互联网白皮书[EB/OL].(2011-05-29)[2019-09-10].http://www.miit.gov.cn/newweb/n1146312/n1146909/n1146991/n1648536/c3489473/content.html.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9-09-10].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3]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4-02-27)[2019-09-10].http://www.cac.gov.cn/2014-02/27/c_133148354.htm.

[4](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著.数字化生存[M].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74.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特色高职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阿吾(一首)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