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19-09-10 07:22崔二娟
关键词:大学生

崔二娟

摘 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踏入工作岗位的前提,开展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离不开学校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有清晰规划。学校应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任課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价值。辅导员则应做好学生的动态跟踪了解学生规划,而作为学生,应积极做好职业规划,明确目标为毕业做准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9-0068-0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1]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重要。[2]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影响着学生毕业后能否进入合适的工作岗位、工作后有无合理职业目标及发展规划,以及如何在以后工作岗位上发展的更好等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系到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意义很强的课程,学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长。[3]

一、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开设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普及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择业安全意识。

(一)开设高质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1.学校支持

学校要给学生创造合适的机会和环境条件。[4]首先,营造良好校园创业就业文化氛围。如,实施校企联合育人,在学校推广宣传各类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高校可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创业就业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帮扶,为学生提供政策支持、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或实践。其次,树立创业就业的学生榜样。定期邀请历届各行各业优秀毕业生开展专题讲座,以身边的优秀榜样教育和引导在校大学生,使其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有明确规划。最后,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应积极引进多媒体平台,增设在线同步教育系列精品课程和大学生职业规划选修课。鼓励学生多平台创业,如抖音、淘宝等平台进行创业。

2.教师指导

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教材选择上要避免选择年代久远、晦涩难懂的教材,尽量选择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教材。教授方式方法上应多用案例讲解,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多使用多媒体教学,配合使用新媒体新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课堂面试案例分析讲解、现场演示和小组分组讨论;一对一面试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综合测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业等。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基本的面试流程、面试礼仪,还要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等有正确认知。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过分自卑。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高期望则能收到较高的预期效果。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度,对学生有殷切希望。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肯定,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辅导员跟进

辅导员要做好跟踪跟进工作,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综合测评结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分析与指导。辅导员应通过日常谈心谈话工作直接或间接方式询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亦可通过同学互评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等。在全面掌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基础上,进一步督促与跟进,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的认识自身兴趣,根据实际能力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并根据自身制定的目标作出清晰的规划。

(二)培育学生正确择业观

教师和辅导员应该传输给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6]应注重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规范。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同学存在择业偏差。首先,对职业选择有偏见。如对服务业、农业相关行业等职业有排斥心理。一些同学认为去餐饮、酒店等行业从事服务类工作很丢人。还有部分同学对农业类职业有误解,甚至少部分同学看不起农民,认为农民是贫穷的代名词。其次,择业时只求舒适。部分同学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只想找简单、轻松的工作,而忽略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极易滋生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此外,有极少部分同学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甚至铤而走险,触碰法律底线,企图不劳而获。最后,择业忽略个人兴趣,盲目听从父母或亲朋的建议。一些学生缺乏对个人能力的客观判断,无法将个人兴趣与能力相结合,常常放弃自己的理想工作。这些择业偏差容易造成学生自我迷失,从而造成人生观偏差。

教师和辅导员要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育大学生正确择业观。让学生树立平等职业观念,理解工作没有贵贱之分,靠自身双手努力赚钱的所从事的任何职业都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每人工作能力和机遇不同,不要存在过分攀比心理,要保持一颗积极健康向上的平常心。针对个别同学出现的择业偏差,要及时发现并积极进行引导,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教师和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新形势、新政策,了解重大国家事件、国际形势等政治热点,辅导员要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思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应做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进行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校园文化节,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契机,宣扬新时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工作认真、做事踏实等优秀品质。根据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教师和辅导员应该根据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特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陶冶,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仅要确定合理职业规划方向,还要注重从智育转变到和谐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加强宣传普及安全择业观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渠道,大学生可通过线上线下多方面进行就业。但多渠道也导致就业市场鱼龙混杂,应加强宣传普及学生的安全择业观,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尤为重要。如有的學生陷入传销组织进行传销活动,被传销组织洗脑却浑然不知;有的学生毕业到违法单位实习,售假卖假、出售假货欺骗消费者;还有的学生则在找工作时被骗钱财。

诸如此类的学生被骗案件层出不穷,向大学生宣传普及安全择业观、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意识极为重要。学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讲座、班会等,普及防骗知识。在“互联网+”的大时代,学校要把互联网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要使用互联网手段去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接受知识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要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平台,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教师可上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选修课等[7]。通过网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更便捷、更高效的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培育就业择业的安全意识。网络课堂更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性,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做好网络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一环。高校应借用网络平台,以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通过音频、视频、典型案例等进行择业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策略

大学生应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原则,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以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一)职业发展规划原则

大学生应根据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人特质、职业价值观、胜任能力、职业发展等原则作出职业发展规划。[8]

1.职业兴趣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相关职业方向,感兴趣的才能做的更好。大学生创业、就业或者深造,要根据自身的兴趣来进行合理选择。创业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行创业。就业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进行简历投递、实践实习、能力深造等。深造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领域发挥所长。

2.职业能力

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相关职业方向。[9]做擅长的事,才有能力做好。有能力做好,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能做得比别人好,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职业生涯选择和规划要考虑有能力擅长的工作。

3.个人特质

不同特质的人适合的工作不同。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行业。情绪型的人不适合做客服,容易带入个人情感,因个人冲动而得罪客户。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不同个性的人适合不同类型的工作,大学生可依据自己的个性选择工作。[10]

4.职业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些学生注重成就感,在毕业时更倾向于创业。而有些人看重收入和财富,在进行择业时会更加注重报酬。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个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在职场中表现出来就是职业价值观的实现,因此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自觉将社会责任与个人职业价值观相结合,进行择业。

5.胜任能力

做好自我分析小结,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正确评价自身的优缺点。在进行择业时,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避开自身短板的行业。真正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6.职业发展

有机会做还需有足够大的市场,足够大的成长空间,这样的职业才有潜力和希望。如果一份职业发展前景不足够,只适合作为短期的跳板,没有长远发展的职业往往使员工缺乏动力,造成混水摸鱼的现象。因此,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既要结合自身实际,又要考虑职业发展的未来及可能性。

(二)职业分析

大学生要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环境包括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原生家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不能忽视,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其影响因素。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合理考量家人期望和家庭状况。如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贫困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尽快就业,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所以他们的职业规划更关注家庭实际。而家庭经济状况优越的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更注重自身兴趣,他们的职业规划可能会更关注自身需求。

2.社会环境分析

入职前需要进行相关行业公司背景调查,了解就业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行业环境。要了解相关专业、相关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只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才能够做到规划长远。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大学生要客观的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11]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合理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自视过高或过度自卑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

第二步,大学生评估就业机会、知己知彼(职业认知);

第三步,大学生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确定目标和路径);

第四步,大学生要终身学习,坚持提高自我能力;

第五步,大学生要审时度势,根据新时期的发展去调整自身的职业规划[12],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职业生涯规划,根据社会环境、个人能力、企业环境的变化,进行职业规划。

确定一个合理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工作目标,要求学生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确定自身想要做什么工作,然后确定自身合适做什么工作。找自身喜欢做恰巧又合适做,有相关专业能力能胜任此项工作,可以设置为自身的职业目标。如果找不到自身喜欢又合适的,如在自身确实不具备此类工作所需能力,而改变现状的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建议去找自身不喜欢但合适做的工作。虽然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性,但是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工作技能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尝试先找一份有能力去做的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兴趣打下基础。

三、小结

根据教育学原理,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教育、遗传、环境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向学生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校要给予学生和谐的校园环境,教师和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自觉将个人的职业选择融入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2][3]汤福球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25.

[4]刘婧莉.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1):38.

[5][6][12]钟永强,雷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J].科技信息,2010(05).

[7]李富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8][11]伯平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验式课程教学手册[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11.

[9]翁德明,傅晓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实训教程[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4:6-7.

[10]粟晏.霍兰德人格类型论在大学生职业辅导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