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价值与方法探析

2019-09-10 07:22田菲菲
关键词:思想引领礼仪教育文化自信

田菲菲

摘 要:礼仪教育可以提升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磨练其道德品质,提升其综合素质。礼仪教育展现了其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践行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过程中,应具有针对性,分析学生特质,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总结经验,科学有效地发挥礼仪教育的价值,构建礼仪教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礼仪教育;思想引领;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9-0084-05

礼仪文化知识中蕴含着古圣先贤的人生精华,包涵着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是身处新时代青年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礼仪教育是新时代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价值

礼仪是表达对他人尊重的恰当方式。礼仪的核心是自律,礼仪教育的过程便是让人学会如何做到律己敬人,尊重他人的同时更赢得他人的尊重。在这种感受尊重、传递尊重、和谐交往的过程中,创建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不仅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创造温馨舒服的交往氛围。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受众群体是大学生,它以高校为主体面向在校大学生来组织,依据礼仪的概念与内涵,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共青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充分了解当代学生群体的特点,灵活并创新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载体,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应当渗透在共青团工作的方方面面,它的内涵应非常明确,具体涉及大学生理想信念、文化自信、道德品格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其关键在于将引领转为成效,即切实地引领学生思想进步。

礼仪教育重点在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传递真善美。礼仪教育的强大支撑点就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这与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是高度契合与相通的,礼仪教育可以并且能够实现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价值功能。

(一)礼仪教育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样的高度,并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培养至少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文化重在不忘初心、奋发进取的革命精神的学习与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在自我感知后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培养。

广大青年在学习传统文化,理解革命文化,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尤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高校利用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更能肩负起传承传统礼仪文化的使命。现代礼仪是以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滋养与根本遵循的,如“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顏元 )和“国有四维,礼义廉耻”(《管子》)等。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现代礼仪正是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沿袭、创新与发展的,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中,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方面的活动设计,礼仪教育是很好的载体,通过礼仪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华宝贵的文化资源,使其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自觉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二)礼仪教育与理想信念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部分,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青年人要有理想高于天,为新时代奋斗的胸怀与担当。要培养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更要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要为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而努力读书,要为奉献祖国筑中国梦而拼搏进取,要关注民生、培养自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理想信念的培养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它渗透在活动开展的方方面面。高校利用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2]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能够影响人心灵深处的。其实礼仪更是心灵深处的教育。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内涵、作用,掌握礼仪学习的方法,使其能根据自身的生活与工作需要深入学习礼仪知识,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形成其应有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实践这个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进行心灵的教育与影响,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用正能量感染与熏陶学生,使广大学生增强自身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礼仪教育与道德品格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三观。礼仪教育、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很多内容都是相通的,它们都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是非善恶准则,有纪律约束,有美好追求等,总之是要培养青年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品格。

高校利用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我国每年培养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却不能完全符合社会的现实需求,这其中有专业能力不达标者,当然也有德性修养不足者,而只有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毕业后才会受到社会的亲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个人进步的实际需要。创新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它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关乎高校立德树人使命与育人目标的实现。丰富礼仪教育载体,创新思想引领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令身处学校的大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高品质与高素养的人是被欢迎与肯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其实是很美好很快乐的,促使人人争做知书达礼、品质高尚的人,全面推进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四)礼仪教育与综合素质

高校利用礼仪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的大学教育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全方位素养,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举办的丰富文体学生活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从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角度来分析,知识技能是最基本的,但迁移技能亦极其重要且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技能。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难发现,礼仪教育在可迁移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礼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职场中更好的处理现代人际关系。礼仪教育不仅塑造学生个体的身心,同时也有助于其工作的进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

二、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方法

在开展高校日常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礼仪教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关键在于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做好制定计划、组织与安排等工作,创新更益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礼仪教育的价值。

(一)合理设置礼仪教育课程

礼仪教育应走进课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礼仪教育走进课堂应该充分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二是不同年级、不同角色群体的特殊需要。切忌不切实际的、不接地气或与时代不符的礼仪教学。

从专业学习的需要设置礼仪课程。笔者在学校开设的礼仪课程是《社交礼仪与个人素养提升训练》,针对的是公益慈善专业的学生,解决的是专业学生在与实践实习单位打交道时的待人接物准则与沟通技巧,这就是配合专业学习而进行的礼仪教学。如空乘专业的服务礼仪、管理学专业的商务礼仪、公共管理学专业的公务礼仪、师范教育类的教师礼仪等,都是与专业密切配合的。这类课程有一定的针对性,要辅之于专业教学,更益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角色群体的需要设置课程。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校园交往礼仪》课程,学生干部群体要加强学生干部的礼仪培训,志愿者要学习志愿者礼仪,礼仪队的学生干部要学习接待礼仪与颁奖礼仪,大四学生毕业找工作前要细化求职与面试礼仪教育等,这些都是特殊的需求,一般还需结合具体的活动展开,这类课程的设置多以讲座或系列培训来进行,内容的设计非常重要,既要合理,又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在设置礼仪教育课程内容时,应充分结合当今时代的背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关建设要求融入其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教会学生正确的礼仪规范,培养其正确的行为习惯,涵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助力。

(二)丰富礼仪教育活动载体

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丰富礼仪教育载体的重要依托,它有益补充课堂知识的局限,重在实践中总结与学习。[3]礼仪教育活动的载体是多样化的,例如成立社团、开展活动、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平台咨询等。

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团委为例,其于2018年4月发起成立“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工程”,由校团委指导与管理,立足于新时代的高校共青团展开工作。将礼仪教育与思政工作相结合,旨在培养高校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礼仪素养,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工程”的目标是传递中华礼仪,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以礼仪教育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推进文明校园建设。该工程通过培训公益讲师,再由公益讲师对在校生展开培训,编辑礼仪文化手册,举办文化活动和线上平台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礼仪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该工程成立至今,在校团委思想引领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营造了浓厚的学礼氛围,开展了一系列青年文化自信培养等活动,受到了在校学生的广泛喜爱。

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必须充分利用与发挥,活动中应充分渗透礼仪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动机引导,让其对个人道德品性、综合素质引起足够重视。具体开展的活动形式应结合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师德师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不能用科研量、教学量与社会服务工作量去量化,但却能被学生深切感知,并能深远地影响学生。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的教师,其实也是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好老师,深受学生喜爱与信赖。与师德师风密不可分的便是礼仪素养,师德对于教师的要求,与教师礼仪对于教师的要求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很注意自己的禮仪修养,礼仪修养好的教师,一般也具有良好师德。可以说,师德是内在要求,而礼仪是兼具内在与外在的标尺。

加强师德建设与教师礼仪训练,对高校各个层面的教育工作者都是必要的,教师直接接触学生,一定要将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增设专门的礼仪培训课程,教师个人也可以有意识的自我提升训练。如果每位教师都彬彬有礼,注重仪表、仪态与沟通礼仪,势必会对学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四)营造生活化礼仪教育氛围

礼仪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终究属于生活。礼仪教育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教师要注重平时在实际交往中的言传身教与引导,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为例,如发现学生在实际接触过程中的礼仪规范不恰当,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成长进步。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学术报告、工作例会的机会,将生活中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讲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其做出行为改变。

礼仪教育还应该抓住另外一个维度,即教育的实际效果,应注重考查或检验实际礼仪教育开展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效果,如个人行为规范是否进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是否切实的将学习到的知识予以应用等。

三、礼仪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构建礼仪教育长效机制对于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现途径。尤其在当今社会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传播媒介丰富、自媒体手段先进灵活等特点使得大学生面临多方面地思想冲击,抓牢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加强该方面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以礼仪教育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研究礼仪教育与思想引领工作的结合点,总结二者的相通之处,通过礼仪教育载体的研究,丰富和开拓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平台、方法、途径。礼仪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切入点,还是重要的呈现形式与依托载体。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出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添砖加瓦,也使礼仪教育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礼仪教育为载体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保证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个人的礼仪修养,更对完成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构建礼仪教育长效机制,应充分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更要有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不仅要有专业的师资承担教学,更要注重与学生接触的每一位教职人员的礼仪素养的提升;不仅重视课上教学,同时也要抓好校园整体的氛围营造。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团委在打造“育人”共青团的过程中,构建了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工程,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育人载体作用,在打造团学干部培养体系、丰富文化自信培养活动、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等方面形成了育人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受到师生们的肯定与赞扬。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正是在践行立德树人这一使命,引领、帮助与教育广大青年青春向上、勇于担当。礼仪教育可以提升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磨练其道德品格,更有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实践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析学生特质,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切实科学有效地发挥礼仪教育的价值,构建礼仪教育长效机制,从而发挥共青团育人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岩.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点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2018(07).

[2]张艳,李新纲.高校共青团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时代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2018(09).

[3]王磊磊.论大学生礼仪教育体系的建构逻辑[J].理论研究,2019(03).

[4]孙楠.浅谈高校共青团学生思想引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

责任编辑 邱翔翔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礼仪教育文化自信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