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及其应用

2019-09-10 07:22李占霞
高考·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实践德育

摘 要:文化育人是文化的重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和德育智慧,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在培育人的过程中“滋润”着人的精神面貌,本文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列举了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为中职德育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实践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素材

(一)传统思想缔造中华之魂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思想铸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价值信仰、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成分,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意识,“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这些内容丰富的传世名言、生动活泼的古人故事,都可以融入中职德育的课堂之中,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艺术感受中华之美

我国传统艺术及其丰富并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透着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国绘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材料,建构了独特的散点透视,追求自然和天人合一,强调意境,注重个人感觉,特别是画者用水墨的浓淡组合表达主观情趣和精神风格。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中国画的欣赏价值大大增加,让人感受到独特的审美趣味。

诸如书法、音乐、舞蹈和戏曲这些艺术形式变现出来的魅力,都彰显了我们对艺术追求的独特性,也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艺术之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

(三)传统民俗体现民族情怀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華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

例如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信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传统节日中都蕴含了鲜明的德育教育主题,例如清明节对祖先和先烈的纪念,端午节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中秋节、春节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等。通过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民俗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四)传统手工业发现工匠精神

古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数不清的行当,出现过数不清的身怀绝技的匠人。弹花匠、染匠、船匠、漆匠、磨刀匠、泥瓦匠等等,这些传统行当中,有些已经渐渐消失,但那些有追求的手工匠人凭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传统技艺上达到的最高境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值得今人学习并发扬光大。

(五)传统文学濡养人格魅力

传统文学作品是经历时光淘汰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丰厚的人生意蕴。对于价值观尚未确定的学生来说,具有指引作用。传统文学的创作主题大多为受到良好教育的儒家士大夫,而儒家思想所强调的忠、信、节、义、孝、悌、谨、仁、礼、廉、爱等方面,这些思想通过优秀的文学精神浸透在传统文学的诗词歌赋方方面面,这是传统文学的具有悠久生命力的源泉所在。诸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慷慨赴难。古代先贤浓厚的忧患意识、高尚的人格魅力、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传统文学一点一滴渗透出来,学生从中可以不断汲取积极的道德力量,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实践途径

1、利用德育课堂

中职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德育课程要引入丰富多彩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中国传统中有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和感人的励志故事,向世人诠释着大道理。将理想信念、守礼爱国等道德修养融入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2、开设选修课程

中职文化课中,也蕴含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要探索开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选修课程,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引导、感染和教育学生。在人文课程中,选择经典文学、故事作为案例,与学生的德育、美育教育结合起来。此外,可以融入活动育人的第二课堂,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例如开展早读诵读经典计划,开展礼仪培训,进行“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教育。组织各种传统艺术的社团,例如书法社、国画社、围棋社、诗词社等。吸引学生参加,在活动中普及传统文学知识。

3、组织文化活动

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可以邀请名人进行传统文化讲座,如京剧进校园。利用传统节日体验民俗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清明节缅怀先烈等。组织学生参观手工业展览,体会匠人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怀。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界近年来一直努力践行的课题。结合传统素材,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成才,也是中职院校教师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赖善莉.“一主两翼、四轮驱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工作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2018(5):95-97.

[2]谢舒心.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论丛,2018(8):137-139.

作者简介:李占霞;女;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硕士研究生;从事德育教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实践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