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特色学科群建设问题分析与路径探究

2019-09-10 07:22席艳君马明星王志新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优势学科特色

席艳君 马明星 王志新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特色学科群建设成为地方高校凝练学科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在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和研究了其发展路径应有利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从而实现其内涵发展、系统对接与交叉融合的良性生态圈建设。

关键词:学科群;问题分析;路径探究;地方高校

学科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是其各项建设的核心和发展的制高点与落脚点,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供给。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相继下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指导性文件。同时,“双一流”建设提出“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这为地方高校凝练学科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动力[1-8]。

1特色学科群建设问题分析

学科群建设是经济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人才的新需求。目前,地方高等院校普遍意识到建设学科群的重要性,也都在积极探索各自的特色学科群,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1.1学科分散,学科交叉特色不突出,难以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

上世纪末,我国多地高等院校进入“合并潮”,普遍走向了全面型和综合型高校发展道路,虽然合并后的高等院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科研实力等得到迅速提升,但因为各种复杂因素多数未形成学科间的有效融合和发展,并且产生了学科分散布局、交流匮乏、大而不精和人员重复交叠、机构臃肿、揉合缓慢的不利影响。

1.2盲目拼凑,核心学科融合主次不分,难以发挥学科群作用

学科群建设不能是不同学科间简单拼凑,更不能是同一所高校为了“做大做强”间的特色学科的简单组合,这样不仅不利于特色学科的“强强联合”,反而可能会引起核心学科融合主次不分,达不到最初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学科群建设应围绕特定主题(如:大型科研项目或社会服务等重大需求)辐射有内在需求且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的学科有机结合、逐步发展形成。目前,高等院校学科群建设主要由自然演变、行政干涉、项目凝聚和自发组合而成,表现形式主要为院系实体、学术课题组等[9]。

1.3组织结构无序,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难以引导学科群高效发展

目前,多数地方高等院校在组建学科群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重形式、轻建设、缓落实、缺支持”,所建设的由不同学科组建的特色学科群仅仅是它们之间的“联盟”或“组织名号”,缺乏特色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9],各自的组织结构依然独立运行或者机械组合,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组织结构,在后续学科群建设过程中更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激励措施、评价体系和清晰的建设目标、发展路径和战略规划,从而难以引导特色学科群高效全面发展。

2特色学科群建设路径探究

2.1利于人才培养,强化各特色学科间的内涵拓展

在“新工科”、“互联网+”、“人工智能+”、“材料基因组”、“智能制造”、“量子通信”等新概念的不斷涌现,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教学变革迫在眉睫,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前瞻性定位、战略的高度来制定、修改和适应现有产业新变革的人才需求[10,11]。同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新常态下,多数高校学科建设更应该倾向于差异化、多样化、国际化的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求我们对标“国家标准”,同时也要适应“工程教育”的新要求,变革国际社会的新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实现各特色学科间的内涵拓展,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

2.2利于社会服务,优化各特色学科间的系统对接

对于地方高等院校学科群建设特别是对具有行业特色或优势特色学科的高等院校,在我国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长期服务于区域和地方的产业与所属行业,新时期更应立足、依托、支撑与引领行业和发展、强化、根植和缔造优势特色学科品牌,集中优势、突出特色,进而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以中原工学院为例,作为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的特色高等院校,纺织服装及相关学科特色鲜明。《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支持以学科为基础的协同发展方式,“以学科为导向,强化相关资源配置方式,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支持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学科建设积极寻求与高水平大学的协同研发和协同发展[12]。中原工学院紧抓学科特色,其中“纺织服装新材料及高端装备”特色学科群在中期验收获评“优秀”[13]。此外,2017年中原工学院又获得教育部批复成立与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与世界著名大学合办建设“航空技术”特色学科群,标志着河南省在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上进入更高的平台。

2.3利于科技创新,突出各特色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需求,国家进步的动力源泉。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与知识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更应肩负和承担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经济跨越的责任和义务。学科群建设应该有利于不同学科间的协同创新,特色学科的优势构建,学校学科整体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提高。通过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可以实现对学科前沿的把控能力和学术原创的引领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对复杂学术与应用问题的全方位解析,解决靠单一学科难以完成的科技创新和系统分析,形成强有力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优势特色学科国内外影响力,打造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品牌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生态圈[14,15]。

3总结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各项建设的核心,尤其是在“双一流”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为大多数高校地方凝练学科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动力。虽然大多数高校全力谋划学科群建设,但仍存在学科分散,学科交叉特色不突出,难以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盲目拼凑,核心学科融合主次不分,难以发挥学科群作用;组织结构无序,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难以引导学科群高效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遇到的上述問题分析,提出了学科群建设应该走有利于人才培养,强化各特色学科间的内涵拓展;有利于社会服务,优化各特色学科间的系统对接;有利于科技创新,突出各特色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金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官微发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7: 37-38

[2]王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8.

[3]燕飞,曲东.加强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189-190.

[4]郭泽华,吕艳.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与办学内涵发展[J].科技风,2018(24):237.

[5]冯琰. 地方综合大学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7.

[6] 施亚,唐毅谦,严彦,陈琳,夏雪娇.校城融合视角下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 (08):48-52.

[7]周伟,林孝松,陈春,官冬杰,陈晴空,孙姣霞.新形势下地方院校理工科特色学科群建设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51-52.

[8]林华,农伟强,黄东益.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提升地方大学核心竞争力[J].高教论坛,2014(05):53-55+72.

[9]黄德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3:67-69

[10]马明星,王志新,席艳君.“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3:91-92.

[11]陆爱华,骆光林.对工科院校学科群构建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46-50.

[12]刘丽萍.探索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教育探索,2014,9:74-76

[13]英盛.博学弘德 自强不息——中原工学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4:7-8

[14]林华,农伟强,黄东益.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提升地方大学核心竞争力[J].高教论坛,2014,5:53-55,72.

[15]陈健.协同创新,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水平[J].中国高校科技,2015,10:38-39.

基金项目:“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2017BKJGLX038)、中原工学院教育发展改革先导性研究课题“基于两大特色学科群的我校学科发展战略布局研究”([2018]-FGCXDX-09)。

通讯作者:马明星(1984-),男,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金属材料与稀土发光材料。

猜你喜欢
优势学科特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画与话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