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9-09-10 07:22闫海潮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闫海潮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他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回归到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原点,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对国家持久而主动的政治认同;有利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帮助从学生认知转化为学生实践。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要突出问题导向、注重专题化研究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立德树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提出的“八个统一”的要求,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第一条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学理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当前传统的“一支粉笔、一个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经满足“00后”大学生的需要了,研究型教学的出现是对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强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机地运用了研究的思想、观点、过程、方法,使教学与研究之间建立起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研究型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以课程培养目标为指向,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对象,在授课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专题研究为主的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是贯穿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涵盖了教师角色转变、资源整合、课堂设计、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课堂整体性变革。他不是简单加强学术强度,不是教师放手不管的教学方法,而是适应新时代课程特点和“00后”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回归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原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和目的。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题设定、课堂进展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没有学生的深度介入就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当然,研究型教学强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做到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能够掌握的不讲。研究型教学既突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主体性,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学生对国家持久而主动的政治认同。这就需要极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呆板的和教条的空洞词汇,也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说教,其现实基础是活生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现实。研究型教学中,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形成和创设问题。只有意识、感知到研究的专题与自身的成长密切相关时,学生才会有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研究型教学,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分析和筛选各种资料,本身就是拓展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学习过程;对资料的整理加工,便于学生价值标准的养成。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参与,而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和进行者,各个环节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所以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易于发挥学生在探索中的主观能动性,直接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的教学模式。

第三,研究型教学有利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思政政治教育关键在于践行,从学生认知转化为学生实践。一方面,在研究中展示思想政治理论发生、形成的尽可能充分和丰富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背景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知需要和探索欲望,也使学生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意义。另一方面,强调研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考察和创造一系列的现实活动,获得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体验和感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对大学生发展的价值,而不仅仅在于研究的结果;研究型教学既有对“真和假”得真理性問题的讨论,又有对“善与恶”的价值判断和渗透,从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蕴含的“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呈现出来,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型教学的实践要求

第一,突出问题导向

问题导入是指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的选择和指向,必须针对大学生主体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和专题研究和教学活动。问题导入要根据课程内容或者学生心中疑惑设计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问题导入的效果。问题导入要引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推动大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现实问题,还要通过问题解决学生心中困惑,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真知、真信、真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型教学要从“问题导入”,从日常生活的现实中发现、提炼问题,从青年人的网络生活中凝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提出的问题查找背后的“主义”或者“理论”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作出深刻揭示和深入评价,并在揭示中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背后的理论本身的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关注、思考和评价,深入浅出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和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通过理论的“深刻性”来确保思想觉悟和政治立场的坚定性。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兴趣的完美结合,提升思思想治教育的有效性。

注重专题化研究。专题式教学就是教师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形成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式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课程内容繁多与授课时数少的矛盾,教学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现实性。实行专题式教学,可以说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知识跨度也很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多门学科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授课教师不可能精通各方面知识和涉及各个领域。这就导致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一本教材一教到底、面面俱到,难免有力不从心、疲于应付的窘境,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专业性和研究性,能够把纷繁复杂的、矛盾交织的问题实现系统化、综合化和立体化,从而使之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服务,为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服务。

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学习与考核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两个方面。以往人们仅仅考评看作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查,学习与考评是对立的;考评的内容局限于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忽视了对学习能力与方法的考评;考评基本上是由外部主体来实施,没有注意调动学习主体即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考评的方法单一,既不能全面检查学习效果,更没有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的考评方式不能充分发挥考评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要想实现以考核促学习,通过考评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具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敏锐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考评不能游离在教学之外。也就是学业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客观”认定,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考评的过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找到具体的改进途径,从而更好地认知学情。因此考评必须将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检查学习情况,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研究型教学重在增强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因此,在教学考核方式上应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期末考试定全局的模式。这种模式过于简化的评价模式对主张个性自由的“00后”青年不公平,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型教学应该探索过程性评价方式,要系统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其中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发言、主题辩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后调查报告、学习心得等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全程式跟踪评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N]2019-03-19.

[2]徐国民:《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化研究型教学新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期。

[3]李效东:《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刍议》,《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