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要“登堂”还要“入室”

2019-09-10 07:22林毓苹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林毓苹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古诗词,只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只单一地要求學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又低效,学生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已赶不上教学改革的浪潮,也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宗旨。因此,探索古诗词教学有效且高效的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既要引领学生“登堂”,朗读背诵;更要引领他们“入室”,领会诗歌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

长久以来,初中语文教材都极其重视古诗词篇目的编选。古诗词作为中华古典文化的瑰宝,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古诗词因其产生的年代久远,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存在着差异,尤其是与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差甚远。再者,老师的教学方式陈旧老套,也是学生缺乏古诗词学习热情的重要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策略。

一、运用导学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学案实质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它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在导学案中清晰地展现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课前明确要学些什么,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途径;链接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让学生增加对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抓关键词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合作探究,从而提高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力。课堂探究和学后反思环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学习成果、交流互动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总之,运用导学案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必须注意的是: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适合于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适度恰当地引导,这样学生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才能真正发挥导学案在教学中的高效性。

二、强化诵读,加深学生的感受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见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做了更明确的界定,要求教师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揭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凸显“读”的重要性。古诗词往往蕴含了深刻的情感、道理,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诵读体会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例如在讲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笔者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诵读,在诵读中学生逐渐融入到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互通,最终领会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有离京的惆怅失落,有归家的喜悦兴奋,有报效国家的坚定执著,这样所取得的效果不是灌输式的讲解可以达到的。此外,课堂的朗诵时间有限,还可以通过课外古诗词的朗诵活动,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

三、开发想象力,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重点是对意境的感知和感悟。由于古诗词意境深邃高远,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开发想象力,让思维发散开来,身临其境地在古诗词的画面中体会古诗词中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从而完成对古诗词的鉴赏和意境的体会。在教授《天净沙·秋思》时,笔者特意请了一位绘画能力很强的同学现场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与课文情境相符的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情境教学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诗词的感悟,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古诗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学生早已产生了厌倦情绪,对此教师需要把自身的思维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注入鲜活元素,以多元化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

(一)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借助多媒体将字、图、声、光、色与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告别黑白文字的枯燥,使他们的感官接受新鲜的刺激,激起他们强烈的审美欲望,点燃学习的热情。

(二)精心设计一些游戏环节或互动项目

譬如,诗词知识竞猜、根据提示说诗词等,在有趣快乐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尽可能生动地向学生讲述文章背后的历史背景或者是隐含的故事,以故事来吸引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

五、加强类比赏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类比赏析既可增强记忆,又可拓宽阅读面,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各种意象、各种题材或者多种表现手法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鉴赏能力。例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岑参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同属送别诗,但用了不同的意象加以表现,若将这两首诗进行类比可加深学生对该类题材的深入研究,了解不同意象所营造的不同气氛和作者想传递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样,不同作者用同一种意象却抒发不同情感的也可以类比赏析,再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和后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同是使用了意象归雁,但表达的感情不同,前者是思乡之情,后者是受朝廷排挤的愤慨。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走出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运用新课程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打造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武俊峰,赵中琴.浅议古诗教学[J].教育革新,2009,(07).

[2] 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育评论》2001 年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