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019-09-10 07:22郭燎原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4期
关键词:教案学案自学

郭燎原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它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教和学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益

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教师们教学研究的重心。导学案教学模式以生为本,是学生学会、会学、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案是教学所采用的方案,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设计好该教什么,该怎样教。教师在编制教案时,考虑最多是自己如何把课本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智能。正是由于这一弊端的存在,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与教案的不同表现在,它顺应了新课程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发展的要求,目标定位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它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依据课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以课时为单位,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既要备好教案,也要备好学案;既要站在教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针对每堂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再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方案,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科教研组集体的力量,分工合作集体编写“教学案”。将课标中相应课时或课题的教学目标用明确、简炼、具体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以给学生在自学教材时指明方向和重点。同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再进行个性化处理,适当地增、删、改、换,以使学案更贴近所教学生学习的实情。

(二)导学案教学一般包括以下环节:学案自学、以案导学、交流汇报、精讲点拨、达标测试、拓展提升。上课前,老师把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学生带着问题对本节知识进行预习、自学,能有效地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时,教师要分层抽查学案,及时把握学情,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

1、依据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上课时,教师根据学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2、学生自研互研,教师收集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取自我研读、同桌共研、小组群研。在讨论中,教师巡视指导并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4、课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讲评要有针对性。

5、归纳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1、学案不等于习题集,应重在学法指导。学案作为教师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设计与编制,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将学案设计成了习题集,即将学生所学内容编制成一道道的题目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学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苦不堪言,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学案的使用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但必须对合作过程严加监控,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3、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殊要求,可以通过必做题、选做題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也可以提供学习的辅助材料,给有需要的同学以适当的帮助。虽说这样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才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也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滕  东:运用导学案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

符尤见: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若谷虚怀:“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猜你喜欢
教案学案自学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