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9-09-10 01:17何艳苓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学

何艳苓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学经典对学生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应用,对于塑造小学生优良人格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国学经典教学途径进行了分析,从遵循原则、因材施教、创设情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

引言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社会文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多变的价值观充斥整个社会。在此背景之下,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不具有自主辨别事物的能力,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又强,导致当前很多小学生只知“圣诞”而不知“重阳”,民族灵魂缺失,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严重不足。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了中华民族历来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伦理之责与价值之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渗透国学经典教学,对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小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遵循教学原则,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国学经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遵循原则,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国学经典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特点。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不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国学经典,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为充分发挥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增强其对小学生健康身心的塑造性提供重要保障。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激励原则,以鼓励与赞美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心思单纯,非常重视教师的鼓励,教师赞美性语言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获得极大的自信心,并且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遵循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个性、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多重视整体的“复古”,对个体的重视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国学经典学习中有所获,才能实现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目标。第三,注重应用模糊性原则。模糊性原则在于对国学经典解释的模糊性,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小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而很多国学经典中往往蕴含着更深、更高层次的内涵,这些内涵是小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坚持自主学习原则。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习国学经典,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自觉学习国学经典,不断吸收其中优秀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因材施教,设定国学经典学习范围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差距较大,对知识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小學语文国学经典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需求,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学习内容。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处于启蒙的初始学习阶段,知识接受能力较弱,教师在选择国学经典时,应当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三字经》、《弟子规》等具有启蒙性质的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既对小学生的品质养成、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更容易被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理解吸收,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学经典教育的价值。在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完善,其自主思考能力大大提升。这一阶段的学生适合学习《论语》、《大学》中的节选内容,使其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心修身的《大学》之道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其知识接受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古文短篇,如《陋室铭》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选择《诗经》中部分节选,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学经典相较于白话文来说,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国学经典,学生常常会因为不能理解而产生厌倦的情绪,导致国学经典难以有效发挥其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需要遵循教学原则,注意因材施教外,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内容,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田忌赛马》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输掉三场比赛后,后来不用换马匹是怎样赢得比赛的?”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读后可能还是不能理解田忌是怎样胜出的,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按照《田忌赛马》的文章内容,模拟还原田忌两次赛马的情况。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亲自演出文章内容,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并且还可以在模式过程中深刻的了解到排兵布阵、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收获国学经典中的内在涵义,提高国学经典的应用价值。

总结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诵读能力、识字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国学经典,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婷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5.

[2] 陈贵英.国学教材《三字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3):228-229.

[3] 周玉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29):53-54.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