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2019-09-10 07:22张江
家长·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言语班会校园

张江

近年来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角位特殊,再加上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出青春期发育特点,因此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不稳定,进而容易引发校园欺凌事件。为此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应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校园欺凌问题,从而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校園欺凌的现状

1.言语欺凌。欺凌者利用言语嘲讽的方式谩骂被欺凌者,如嘲笑被欺凌者的身材特征、外貌长相,比较常见的有起绰号;另外,严重的言语欺凌,还包括对被欺凌者进行恐吓、威胁。

2.关系欺凌。欺凌者在同学间散播被欺凌者的谣言,从而对被欺凌者产生一定的孤立,这种拉帮结派的欺凌方式成为关系欺凌,让被欺凌者感到自卑。

3.网络欺凌。互联网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具有阴暗的一面。在校园欺凌问题上,欺凌者可利用微信、微博等客户端发布一些诋毁性的言语来欺凌其他同学。

4.身体欺凌。这一欺凌形式带给被欺凌者的身心伤害非常直接,如对被欺凌者进行拳脚欺凌。经过调查发现,言语欺凌是较为普遍且不容易察觉的一类欺凌形式。一些农村中小学学生在言语交流中采用侮辱性的语言,但凡被欺凌者不察觉、不反抗会滋生欺凌者的嚣张气焰;而如果被欺凌者进行反驳,则可能发生矛盾激化从而引发打架斗殴事件。欺凌问题出现后,会在小集体中扩散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孤立被欺凌者,影响被欺凌者的同学关系和人际交往。

二、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一)行为习惯受到负面影响

校园欺凌衍生的一些影响不是马上显现出来的,被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隐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表现出来,例如表现为某些阴暗或低落、自卑的情绪。很多学生遭受欺凌后,会进行自我封闭,选择忍受、不反抗,不仅使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还会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关系,出现少言、沉默、孤独的现象。当然,个别学生也会选择反击,然而反抗撕扯的过程中多侧重于采用相似的欺凌行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欺凌方式会让自己强大起来,只有这样才不被轻易欺负,从而被欺凌者变为了欺凌者,不仅校园欺凌问题越来越突出,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愈加恶劣。

(二)道德观念变得扭曲

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中小学阶段的校园环境关联密切,欺凌事件对于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如果不能有效防范与合理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扭曲的观念一旦形成是很不容易调整的。并且,个别学生的偏激、极端行为属于学生的不道德规范行为,对其日后的自身发展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三)心理遭受打击

长时间受到欺压、欺凌的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抑郁、自卑、孤僻的状态,严重的学生还有可能出现自杀偏向,长此以往,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同样,没有受到欺凌的学生虽然独善其身,然而也会产生一定的担忧,害怕同样的事件降临在自己头上,长期下去会出现心情焦虑,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班主任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

(一)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

农村中小学中,欺凌问题是普遍且频繁的,年级与年级之间、男女生之间、贫富差距的群体之间、成绩差异的群体之间,高大与弱小身体差异的群体之间,都存在欺凌现象。如果班主任对欺凌现象视而不见,小的欺凌问题不屑管理,那么一旦发展下去将难以挽回和改变。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应当在日常校园活动中加强细微观察和调查,密切关注学生间的交际关系,对于出现的学生矛盾进行合理协调解决,避免由于矛盾激化而发生欺凌事件,将欺凌问题及时控制在萌发阶段。

(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校园欺凌问题通常是在农村中小学学校制度、班级作风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而出现的负面事件,所以,作为班主任,需要为班级树立积极的班级作风、优良的班级传统,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降低校园欺凌问题的出现。这需要班主任具备较为专业的管理能力,在日常中强化自身修养,提升班级工作以及处理班级问题的协调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良好培养,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

(三)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价值引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主题班会是重要形式之一。班主任可以积极发挥主题班会的疏导作用,改善校园欺凌问题,从道德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在思想层面控制校园欺凌事件。班会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取案例说明及视频播放的方式,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后果,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班主任还可以组织校园欺凌问题的交流班会,让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并表明自己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看法,然后班主任再进行正确引导和纠正,班主任要在学生中扩散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校园和班级环境,从而避免发生校园欺凌问题。

(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针对频繁欺凌其他同学的学生,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条例,将其行为记录在学生档案中,对于严重行为者或构成犯罪行为的学生,还需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惩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态,特别是情绪波动大、学习成绩下降快、精神状态不好的学生,要分析其是否存在欺凌或被欺凌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加大学生管理力度来全面监控与了解学生,从而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五)积极应对并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针对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班主任需要及时赶到现场予以制止,防止欺凌问题恶化,并且还需合理处理相关问题。首先应稳定住当事学生的情绪,在了解欺凌事件发生原因和详细过程的基础上,将事件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家长;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坚持冷静、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合理地解决问题,严谨存在偏袒现象。

四、结语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校园欺凌事件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作为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要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价值引领,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此同时,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积极应对并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从而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言语班会校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