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梁英
家长·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梁英

近年来,在社会上诸多新闻都报道了许多缺乏道德的公民行为,也存在许多违法现象,这都凸显出我国道德、法治教育方面的不足。为了国家的发展以及下一代着想,在各年龄段的教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学生道德、法治方面的教育。本文就是针对教育工作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提出通过生活化教学改进现状的策略,以求通过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加强国民法制观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感,让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国家观念,进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可以分辨事物的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纪律性,也能让校园形成良好的风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业之中。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落实,当代教育更重视德育方面的育人作用,而德育新课程为传统教学也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基于研究成果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标在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对法治的理解,实际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社会中、生活中的实例,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道德法治课堂。但目前我国的德育内容较为空洞、不够具体,教材的编排上与学生的成长特点、接受能力有所差异,许多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存在挑战的。而当下时代的新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生生活领域而进行研究的,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工作也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使学生从本质上接受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这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目的。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下面就列举一下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认为只要讲授完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更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真实案例、新闻事件来印证较差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到对事件性质、问题总结的讨论之中,这样就能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参与性,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案例1:在某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现象的讨论课,在讨论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社会中公民不文明行为的各种影像,其中包括不看红绿灯乱穿马路、随意丢弃垃圾、插队、采摘路边绿化植物、花卉等行为。展示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再让每个小组指派代表尽心不文明行为的总结,讲述视频中哪些行为是缺乏道德观念的,哪些行为是违反法律的,以及这些不文明、违法行为对社会、他人造成了哪些危害。在这个讨论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增进交流,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参与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组学生总结发言完毕后,教师再对本次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对道德标准以及先关法律进行规范性的讲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帶动学生情感

少年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在情感方面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通过视频展示、图片展示的方法,带动学生的情绪,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案例2:教师可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可爱的动物视频,通过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可爱的样子,吸引学生注意力,再向学生展示一些不法分子残害动物的新闻事件报道,这样能立刻引起学生对小动物的同情心,调动学生的正义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遇到有人残害、虐待小动物时应该如何应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也能让学生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逐渐形成对社会不法行为的监督意识。

(三)在安全范围内开展体验式教学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开展体验式教学,在节假日时,组织学生家长陪伴学生,开展公益类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逐渐体会到文明行为对社会的贡献性,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与此同时,这对学生家长也未尝不是一种教育,学生家长在公益活动中也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不文明行为,进而加以改进,约束日后的个人行为,这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水平,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再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这样对学生心理成长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再通过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接触社会,了解到遵纪守法、文明行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注:本文为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导入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2019〕PLG171)。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