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思想在阅读习惯培养中的思考

2019-09-10 11:45姚萍华
家长·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校子女习惯

姚萍华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即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激发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兴趣,培养这部分孩子的良好课外阅读习惯,从而使其受益终身。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思维偏向主观,偏向形象,那么,创设情境就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每年的三月份,是我们全校师生期盼已久的阅读节。每当这时,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就为层次不同的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今年的开幕式尤为特殊,陈校长在开幕式上和全校的孩子们聊读书。他向孩子们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觉得书是什么?2、为什么要读书?3、怎样去读书?他还给全校孩子提出了三个一:每天带一本课外书;每天阅读一个小时;每位同学至少要参加阅读节的一次活动。每个孩子热情高涨,都沉浸在阅读节活动的向往之中。

(一)裹挟浓浓亲情,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前期,各班班主任积极动员倡议,班内的孩子们每一个都兴致勃勃,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受关注的务工子女,他们长期“孤独”地、“默默” 地生活着、学习着。通过班主任教师的精心沟通,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老师,感谢您给我们这次机会,我一定珍惜。”“老师,谢谢你还关爱着我的孩子,我会好好准备”……

家长们与孩子一起沉浸在书香中,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苦,将读书的乐趣化为前行的坚定信念。你看,一张张精彩的照片,是幸福的,没有烦恼与疲惫。你听,一句句温暖的话语,是感人的,没有敷衍与做作。

“亲子表演”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大手牵小手,小脚跟大脚,家长和孩子们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也向人生的又一座巅峰攀登,将阅读中惟妙惟肖的动作、绘声绘色的语言完美地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教师和同学的阵阵掌声,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家长们还共同分享了活动心得。“我平时对孩子比较严格,跟孩子没什么共同语言,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我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拉近了我和孩子的关系,今后要像今天这样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一起看书,分享读书心得。”一位家长欣慰地说。家长们和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享受到了亲子共读的快乐,感受到了亲子共读的幸福,在阅读中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以书香润泽童年,让读书丰富人生。

(二)散发乐乐淘书,增强阅读自信

此番阅读节,增设班级宣传海报的评比。一张张海报,涂抹上了绚丽多彩的颜色,一如诗情画意的阳春,为“淘书乐”的启幕增色不少。这期间不乏务工子女的“杰作”,这样的大舞台,他们热情高涨,立志要为班级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皆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为基础,有意提升之,难道还会有困难不被这份诚心诚意所吓退?低中高年级分三天进行售书、换书。活动中,各班平台前,大家精挑细选,再通过一番你一言我一语的砍价,最终拿下自己心满意足的读物。二三十分钟,所有的课外书被抢售一空,学生们的旧书实现了价值最大化,所有人乐在其中。

“淘书乐”活动以书为媒,构建各班之间交流的平台,促进交往能力,形成校园中“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体验分享和给予的快乐,阅读自信空前高涨。一个月的读书节顺利落下帷幕,孩子们收获的是一种习惯,一种爱书的习惯,他们的这种习惯,不会因为阅读节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想在这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已经埋下了爱读书的种子,在不久,还会发芽、长叶,开出鲜艳无比的花朵。

二、健全阅读机制,养成阅读习惯

(一)以班级图书角,润养阅读习惯

班级文化,尤其是班级图书角,应得到每个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开学伊始,班内每位同学都带两本课外书放在书柜,贴上标签,安排专人管理。一个班一般都有一百来本书。因为书都是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自己喜欢的书籍,所以书的品种就非常丰富,有科学方面的,有历史方面的,还有一些校园小说,当然也有名著。课间,同学们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这种捐书活动,每两月进行一次,所以能保证经常有新书看,并且,学校为孩子征订了《科学画报》《少年日报》《七彩语文》等杂志,每班虽然只有5份,但因为少,所以孩子们更加抢着阅读。

(二) 以家校的合作,促养阅读习惯

一年级开家长会时,教师们就会提出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小书架,时不时地给孩子增添一些这个年龄段所需要的书籍,在学期末的时候,每个班都进行小书架的评比,评出最美书架。并要求孩子看书的地点也是固定的。这个地点应该是比较温馨的,可以在旁边放置一些玩偶等,每天堅持半小时。班内总有一些孩子是静不下来、不爱读书的,那么教师就会给这些孩子布置读书的作业,在家中由家长督促孩子阅读,并拍照片发至班级群,连续坚持21天,这样就会获得一张“我是小书虫”的奖状,虽然一开始读书当成作业的时候,有的孩子有些许抵触,但21天他养成习惯后,就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了。

(三)以阅读指导课,涵养阅读习惯

学校每班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本学期要求阅读的相关阅读考级书目,语文骨干教师也会定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阅读指导示范,为全校的青年教师指点迷津。本学期初,范文静老师上了一节小说指导课《草房子》,课上让学生们学习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如何从读一本书到读一类书……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为学校的青年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唯有开始脚踏实地,毫不苟且,到习惯既成之后才会“过目不忘”,“展卷自得”。

(三) 以教师的阅读,带养阅读习惯

想要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首要需要教师们能够爱上读书,这样才能成为读书的表率。学校教科室每月会布置青年教师写随笔心得,有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当然也有读书的感悟。并每月进行评比,在每月两次的周会上进行通报,中午的时间也是读书的时间,教师们自己拿着书在讲台边阅读,学生们则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进行阅读,这样的画面是多么和谐,试问,学生怎么可能不爱上读书?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似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够坚持,陪着他们走进书的海洋里,相信阅读能成为孩子一生的伙伴,真正践行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全校子女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Tomb-sweeping Day
基于开设全校《法国时尚文化》公选课的几点思考
好习惯
开会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周仕达(山西文科状元):从全校200名上升到全省第一
运动会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