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的德育无处不在

2019-09-10 07:22易小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易小林

【摘要】  语文学科既有丰富学生思想和情感、拓展学生视野的功效,更具备对学生开展品德优化的优势。由于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情感丰富,并且其中闪烁的人物光辉和令人动容的事迹都是对学生品德优化和塑造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凸显语文课的德育功效,让语文课堂的德育无处不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品德塑造的措施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高效培养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013-01

0

一、探索人物光辉,树立德育榜样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一些文章中的人物其形象和事迹都折射出对应人物的美好品质,这都将成为学生美好品德培养的重要资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塑造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对此,挖掘人物形象光辉、探索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美好品质,为学生树立德育榜样,这也是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例如,在《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文章中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勇敢和机智、为维护情报的英勇行为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战争时期,母子三人在如此战乱的时期,能积极勇敢、应用自己的机智去维护国家、热爱自己的祖国,这都体现了母子三人的美好品质。所以,本文的主人翁可以作为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画出凸显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对应词句,对其进行赏析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随即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并做好标记,以帮助学生学习母子三人的睿智与勇敢。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细节部分的赏析,培养学生学会从细节中挖掘出人物的道德形象,例如“脸色苍白的女儿”、“连忙”、“轻轻”、“厉声喝道”等,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对以上词语进行赏析,让学生从细节中挖掘人物形象和心理动向,让学生从中体味“生死攸关”的含义,更从这生死攸关的烛光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优化对学生美好品质的培养。

二、分析伟大事迹,塑造积极认知

一些伟大事迹的出现,更凸显出了人物性格的光辉,才能凸显出一些不平庸人物的伟大和美好品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伟大事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塑造学生的美好认知。例如,在《心中的丰碑》这一文章的教学中,文章中的主人翁任长霞的英雄事迹是塑造学生美好品质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就任长霞的事迹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课文是从哪几件事来写任长霞的,并结合每一件事迹总结出任长霞具有怎样的品质。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生对任长霞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对任长霞的爱戴、尊敬、感激和缅怀之情都在其事迹的总结分析中得以培养。在本篇文章学习完毕,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并在文章中向任长霞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通过这一活动,将学生在阅读中所激发出来的一些美好情感和优良品质激发出来,让学生学会表达和迁移,从活动再次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美好品质。再比如,在《爱国诗人屈原》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屈原人生中的各种曲折的经历,包括遭受小人的诽谤和排挤、被革职流放,但是还依然坚信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坚持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挽救、维护自己的国家,从如上事迹中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拍困苦和挫折的美好品质。同时,从屈原的精神中,提取出有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资源,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品行。最终,屈原纵深投入汨罗江,在我们为之惋惜的同时,教师也可借此事迹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古代文人和政治家的风骨,帮助学生理解屈原在追求理想和追求真理的路途中,至死不渝的美好品质。

三、引导学生赏析,培养良好情操

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品质,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操和对正能量感知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鉴赏美、维护美的道德品质,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借一些优美文章资源对学生开展道德品质的塑造,以实现对学生品行的优化。例如,在《小塘春色》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文章中的旖旎明媚的春色能够颐养学生性情,让学生学会欣赏春日的景观,学会欣赏春天的魅力与精彩。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节赏析的方式,分析文章中所采用的怎样的方法将春色修饰地如此多姿多彩,并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并分析文章中凸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让学生从中感知春日的乐趣、体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更帮助学生增强对美好生活和自然的鉴赏和赏析能力。再比如,在《小丑的眼泪》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小丑和小姑娘的情绪变化情况,从文章中的情节变化中,赏析文章中令人动容的情感美,从而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如上教学措施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生活中的自然美、景色美、情感美,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也就逐步优化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效。

总结

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循序的教学过程。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凸显情感教育这一优势,并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以塑造学生的美好品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探索人物光辉、分析学生伟大事迹、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等措施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化。

[ 参  考  文  献 ]

[1]李多喜.加強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学周刊,2019(27):86.

[2]李雪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47.

[3]赵颖颖.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58.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