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自主学习共同体研究

2019-09-10 23:29马青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困境小学策略

马青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界要求進行课堂转型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课堂转型来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课堂成功转型,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学习共同体这一新型课堂学习模式。意在通过探讨“小学课堂共同体”在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策略,从小学这一微观层次揭示课堂学习共同体对实现教育变革的重要意义,为从事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们提供时下教育领域中学习共同体的最新理念,从而帮助教师们提升教学实践工作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081-01

1.课堂自主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在研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概念,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正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地改进。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倡导的学习应该是学习者彼此间的相互交流,资源的共享,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里教师也被视为学习者。因此,笔者认为学习共同体就是拥有共同理想的学习者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来达到共同成长、进步的一种自由的学习团体。然而,课堂学习共同体又不同于我们在课堂里倡导的小组合作。这些不同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动力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如何优化组织内部结构,设计合理的合作方案,即合作学习是一种由规则、程序所驱动的学习模式。而课堂学习共同体关注的是学校整体教学理念的转变,它把焦点集中于学习者连续的学习行动上,将课堂学习看作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不再依靠教学组织力量的推动,而是在获取更多知识技能的学习动机牵引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受文化知识力量所推动的。

(2)形式不同

学习共同体和小组合作学习都遵循合作的原则,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即在组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由教师划分各活动小组的主要成员以及各成员在小组内的具体工作。而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完全是受学习者共同目标、兴趣的引导,并且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不是固定的,各成员在共同体内展开合作学习时也没有固定的分工,其工作的分配完全由学生的兴趣、特长引导。

2.课堂自主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本质在于改善过去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新型课堂教学生活世界。”为了更好的建构课堂学习共同体这种新型学习模式,我们需要从更具体的层次去讨论课堂学习共同体,本文意在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因此在探究课堂学习共同体特征时,既关注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又关注了小学生这一学习群体的特性。

(1)循序提高自主性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共同愿景为前提,而不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和组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阅读、探索、思考的过程中,与同伴形成志趣相投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不同学习共同体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我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小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自主性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持续培养互动性

课堂学习共同体不是优秀学生的展示台,它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的实践群体。在共同愿景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都会给予高度的学习热情,此时以课堂为载体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弱,注意力转移较快,因此在课堂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十分重要。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贯穿于学生课堂学习始终的学习模式,能够实现课堂中最广泛的交流。

3.构建小学课堂自主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虽然目前在小学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存在着诸多的困境,但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以及实践调查,笔者发现解决这些困境还是有法可循的。因为构建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要营造一个系统优质的学习环境,使学习共同体内的每一名成员都能享受到该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而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宗旨也是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以这一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指引下,笔者提出了如下的构建策略:

(1)确立共同愿景,营造归属感

共同愿景在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小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号召力,能够使小学生凭借相似的经验、兴趣、理想主动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志同道合的学习者。

(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化

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为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有序地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小学生的规范意识较弱,如果没有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课堂学习共同体很难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因此,在构建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时,应建立简单、明确的规章制度。

总之,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作为一个学习群体,其主要活动方式便是成员共同发现、探索、交流、讨论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要求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具有相互倾听和对话交流的良好习惯,因为课堂学习共同体倡导的互助不是以完成课堂作业任务为目标,而是成员在倾听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仔细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在相互修正意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时长江,刘彦朝.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意蕴及其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24):26-30

[2]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困境小学策略
跟踪导练(一)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