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2019-09-10 23:29张美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新理念新课标高中语文

张美华

摘  要: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的提出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一种挑战,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观念以及指导方法给予了较大的启发。基于此,本文从“三新”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展开探究,旨在明确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01-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课改前后语文教学存在的本质变化在于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教学之外,更应该重视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语文综合素养教育,而实现语文综合素养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育观念的优秀性、方法指导的科学性,以此促进高中生文化修养以及思想品质的提升,满足新课改的语文教育要求。

1.以新课程为依据,强化语文实践能力

现行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高中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实践性的特征,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获得较高的分数,将知识教育停留在课堂上,使知识运用局限于试卷中,学生缺乏语文实践运用的机会,因此导致高中生出现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虽然考试中分数不低,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而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核心,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例如,在有关“修辞”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语文修辞的定义以及运用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到生活中的修辞运用,并且在探索活动中模仿与总结,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修辞应用能力提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分组,建立探究活动小组,让学生从在生活中搜集并整理利用到修辞表达的内容,比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运用的是顶真修辞手法、“眼睛一眨,东海岸变成西海岸”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具备一双发现语文之美的眼睛,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加深了对修辞手法的了解程度,并且产生运用修辞手法描述生活的欲望,对于高中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升起到了帮助,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

2.以新理念为依据,促进德智平衡发展

“素质教育”是教育界所研究的热门话题,与传统教育理念的区别在于侧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品质培养,在新理念的支撑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促进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德”与“智”的平衡发展。新教育理念与“立德树人”思想不谋而合,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符合学校教书与育人的职业特点,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顺利,重“智”育轻“德”的情况普遍存在。而阻碍高中生德智平衡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其一,社会教育价值观的冲击,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将读书作为一种投资,当投资不能获得相应回报的情况发生,便会另辟蹊径,这种功利性的心态阻碍了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其二,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错位,学校在学科课程教育以“考纲”为主要依据,更加注重学生的短时间内如何速成,将高考指标量化,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中苟延残喘。其三,学生自身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没有认识到自身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建立对于今后学习、生活、发展的影响远远高于智力的发展。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德育与智育同样重要,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如在《想北平》、《江南的冬景》中学会了热爱家长,在《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中热爱祖国,在《沁园春·长沙》中学会了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富强而奋斗,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学会修身自律,在《像山那样思考》中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通过对教材课文中的内涵挖掘,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3.以新教学为依据,推动个性化进步

新教学以主张多样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层次性的教学设计中获得阶梯性的成长。新教学指导方法源于新课程、新理念,以学生为根本、促学生发展是新课程与新理念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了解每位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清楚学生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在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对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是怎么看的?”鼓励学生在个性表达中形成辩证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新教學方法的实施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为了推动语文课堂的创新,需要教师必须将科学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以此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促进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月讲.新时期高中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探析[J].考试周刊 ,2019(45):08-09

[2]乔娅.高中语文散文教材的审美解读—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3):33-35

猜你喜欢
新理念新课标高中语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