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悟性,学通物理

2019-09-10 23:28温益铭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悟性机械能规律

温益铭

摘  要:悟性是指人对事物人分析理解能力。即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所接触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联想推导,领悟出新的事理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关键词:悟性;物理;“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 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04-01

悟性的关键在于“悟”,就是要善于推导联想。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会在面对复杂的事物时经过积极的思维而大彻大悟。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学生具有悟性,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消化。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行成于思”。这里的“思”就是悟。要使学生不糊涂,能成“行”,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悟,悟出新知识,悟出新事理。

物理学是一门“悟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所谓“悟”就是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上要透彻,尤其要对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有透彻的理解,对物理概念、规律内容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要有确切的解析,最好能够将每一个概念、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转化,但机械能总是保持不变。这句话很抽象,很平面化,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增量—机械能;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变化—重力势能;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什么能的增量—动能。这样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完全接轨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今后只要是涉及到功能问题,把这张网张开,一切尽在其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悟,自己去明白事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培养学生的悟性呢?

1.改进教学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知识硬灌给学生,不如培养学生自己去领悟的能力。只要学生养成了悟的习惯,具备了悟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子。要注意创造学生动脑子的机会,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戒满堂灌、包打天下的作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动脑子的机会,让学生由消极的接收变为积极的领悟,使其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动脑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某种事物的浓厚兴趣会产生执着追求的力量。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题目,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比如,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这节课中教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装置,实验的手段上传统的仪器演示实验,又有自制仪器或组装的仪器进行实验—倒置饮料瓶水柱的平抛运动,课文中也介绍了使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这种现代科技手段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有亲近感。

我们在设计题目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因为联想推导是以一定的已知条件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已知”这个条件,要想推导出合理的结果是不太可能的。难度过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能削减学生积极思维的信心和勇气。在“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中,出发点不是说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是说它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受力如何;既然受这样的力,它在这两个方向上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就对应确定了,学习物理学就要学习它的基本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逐步将目光由一维情景转向二维情景,注重跟数学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数学中的学习内容及术语跟物理学融合起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心境。

故在设计题目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学生能够起来摘到桃子。总之,培养学生的悟性是一项培养学生智能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智能的积极开发者。

2.改进学习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习惯直接决定学习成效,甚至决定今后一生的工作效率。物理学习中有些同学解题时从容不迫、灵活自如、简洁明了;有些同学则浑浑噩噩、步履维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切不中要害。 为什么?主要问题还在“思”与“不思”,“勤思”与“惰思”的原因,俗云:刀子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要在物理学习中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

首先,学会听课。物理课堂上听什么?这是多数学生至今未明白的问题,物理课堂上最核心的是逻辑关系,是对物理现象的剖析,是物理规律的选用和运用。因此物理课堂决不能只求结果,而应该注重过程、现象的分析,尤其要养成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像)信息的习惯,这是学习物理的关键—物理图景的描述。

其次,要正确对待作业。解题是物理概念、规律的运用,解题的数量不在多,而在于每道题都有收获,因此作业宜精不宜滥,要在解题中提高分析题目的能力,在解题中“思” “悟”,学会回头看,提高自己的悟性。同时要在做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运用情景做细致的梳理,不断强化自己的网络。

再次,要勤于总结。物理学习最忌“张冠李戴”,乱套公式肯定学不好物理,如电场强度的公式就有三个,他们适用于不同的电场,学习时要总结清楚;“功”的计算也有很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殊之处,学习中要注意归纳。总结的另一个作用是把书读“薄”,物理现象千变万化,但规律就那么几条,能够以规律为主线将各种现象串起来,则任何变化尽在其中。

最后,要学会联系实际。学习物理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认识、改造自然,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都蕴含着很多物理原理。

当今社会是信息密集、瞬息万变的时代,要通过“教”与“学”两方面的改进,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在于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精神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悟性机械能规律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机械能相关知识解读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找规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