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样体锻方式

2019-09-10 23:28李想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李想

摘  要:2011版《初中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定位”明确指出:“体育与健身课程,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因此,在强调体育课程加强学生体能发展的同时,学校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健身能力的培养,而初中体育课程则需要更多地承担起这项培养任务。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06-01

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的课程标准,从小学到中学的体育课程均设置了一系列的锻炼内容,锻炼的内容及其要求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到了初中阶段,通过多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但长效的健身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年级,体育课程增加了许多的拓展体锻的内容,目的就是加强对学生终身锻炼兴趣和长效健身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目前初中体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受到高考压力以及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学生进行體锻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健身能力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笔者在近几年初三男生的体育课教学中,针对上述现状,有意识地实施多种体锻方式,开展多样化训练的尝试,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并针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后进行体育锻炼的可持续发展,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增加了诸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群众性的运动项目,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长效健身能力。

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笔者首先安排一定量的基础体能训练和篮球、足球等常规化球类训练,有意识地减少单、双杠和技巧等在日常生活中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的训练内容。同时,安排了定量的课时,用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台球、飞镖、飞盘、保龄球、健美等时尚健身运动项目以及欣赏的方法;推广在我校能开展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游泳、太极拳等部分运动项目。考虑到学生兴趣点的不同、体锻运动项目的不同,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小组训练活动的形式,分别开展多项体锻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体育课常规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可将学生按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运动水平分成若干组,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在进行体育课拓展运动项目的学习与训练时,则可按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不同,在学校运动设施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他们分成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多个小组,并按小组的不同运动项目,设计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训练中,教师应作巡回指导。为推广多种体锻方式,还可适当安排几个课时,让不同小组的成员介绍本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常识,以扩展学生体锻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健身的水平。

学生对开展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有很强的愿望,也反馈了他们对多种体锻与健身方式的进一步的要求。笔者注意到,由于受教师本人能力、体育课时和运动设施的限制,采用多种体锻方式改进体育教学以来,学生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运动和健身的兴趣,但仍处于较低层次的锻炼水平,还不能较快地提高长效健身能力。笔者深感还有三个“需要”:

1.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运动与健身能力

由于教师本身运动与健身能力的局限,不少运动与健身项目尚停留在“知道”的层次,在向学生介绍和推广时就不可能做很好的示范讲解,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技能与健身能力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本人需要多学习,多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也需要学校和有关部门加大对教师这方面的培训。例如,在广播操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几个连贯动作后,如果继续在教师的统一安排指挥下进行集体或分组练习,虽然队形整齐,但由于每个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不同,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和要求,统得太死,效果较差。当我们运用了自由练习法后,学生们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自愿结合,自由练习,学生就好像是解脱了一种什么约束似的,三个一堆,五个一群,互帮互学,情绪高涨,活泼认真,顿时打破了原来的沉闷气氛。

2.需要加大对学生体育与健身拓展课程的管理

学校在初中体育课教学的安排中,要尽可能地安排专业对口的教师,进行相关运动与健身项目的教授,以便相对地集中一段课时,组织相应的教学与锻炼,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能得到拓展性的指导,并拓展到课外锻炼中,有效地提高运动与健身能力。例如,教学800米~1000米的自然地形跑走交替项目,我们带领学生到公园野游,以长征的故事为线索,让他们钻山洞、过小桥、爬高坡、穿树林、过草地,遵守规则进行竞赛,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体育基础设施

我校运动设备还不尽如人意,比如,单杠过少,高度过低,双杠过硬,篮球架质量太差,网球场利用率过低,简便实用的飞镖、飞盘、滑板、轮滑等设施也没有,等等。对已经老化过时的运动设备需要及时更新,或加以改造,还需要尽可能地添置时尚运动与健身的设备,以利于开展更多样化的运动与健身锻炼。为运动队进行力量训练建立的健身房,白天也可以开放供学生进行力量和健美训练。

总之,初中的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实际需求,必须关注学生长效健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应按照2011版《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运动设施的建设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既专注课堂的学得,更珍视课外的习得,在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实践中实现健身参与和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砚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研究[J]田径,2017(11)

[2]王崇.浅谈顺口溜在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法制与社会,2009(23)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