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成式学习的研究

2019-09-10 23:29金怡婷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金怡婷

摘  要:生成性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资源来说,它是不可预知的,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实施生成学习的科学方法能够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实验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创造各种条件,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有目的地猜测结果,自行选择探究方法,让他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主体地位,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欲望、触发创新灵感,培育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生成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31-01

研读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涉及,有将近一半的课程里一堂课有两个以上的实验安排。在现实教学中,很多的实验课,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实验,没能将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实验只是停留在启而不发的境界,实验效率低下。因此,在每个实验中,笔者都有意无意地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在发现和探索过程中不断地生成自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会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培养探索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并不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意识。当学生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意识和动力。

例如,在“动滑轮”一课中,学生在前一课已经掌握了定滑轮及其作用这个知识点,笔者直接出示了简易的吊车模型,学生能够顺利地找出定滑轮后,指着下方的动滑轮问:“这个滑轮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看着这个滑轮,你有什么想法?”这个时候,学生通过观察提出许多的问题:

第一,这个滑轮为什么没有固定的位置?

第二,这样放置有什么作用?

第三,这个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相同吗?

第四,这个滑轮安装在吊车上是不是能够省力?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这个时候笔者让学生装配好动滑轮,自行探索解决上面的问题。最终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有的学生说,这个滑轮可以上下活动,所以没有固定位置;有的学生说,这个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有的学生说,用这个滑轮的时候能够省力的……如此一来,知识的难点就迎刃而解,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增强了问题意识,又培养探索的精神。

2.尝试猜测结果,生成假设,诱发探索欲望

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无关外,还利用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猜测结果,并让他们说说这样猜测的依据,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使学生学习时思维有方向,探索有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出示各种准备好的实验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些物体会浮,哪些物体会沉,并说说预测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得到了以下几类的猜测依据:

(1)这个物体比较重(轻)

(2)这个物体比较大(小)

(3)这个物体中间空心的(实心)

然后让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再说说每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比较预测和实验结果,想想产生预测和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根据结果很快就发现,这些物体构成的材料是不一样的,必须是同种材料研究物体的沉浮情况才有可比性。接着学生纷纷猜测,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里的沉浮可能和大小、轻重有关。这时,学生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做实验证实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让学生将橡皮和苹果切掉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后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发现物体在水里的沉浮跟物体大小和轻重是没有关系的。这堂课,学生体验到从猜测到验证这一过程的快乐。这不仅让学生牢牢地掌握了知识点,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3.学会分析数据,生成结果,培育合作能力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处于科技发达、信息流通的大数据时代。

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甚至我们在网站上浏览过某一信息后,当再次打开网页的时候网站会推送给我们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浏览信息更加省时省事。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数据的分析和分享,就能提高实验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年级的升高,一堂课安排多个实验已经成为常态,特别是五六年级教学强调的是对比实验,两个看似不同研究目的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联系。如果按照实验的规程按部就班地分别进行实验操作,会有相当一部分的重复,造成实验的时间过长。这个时候笔者就会给学生时间思考:本次实验中,是否有可以巧妙地利用实验之间的联系来共享实验数据的方法?通过这种思考来提高实验的效率。

如,“摆”一课,在确定了摆摆动的快慢和摆的摆动幅度没有关系后,重点研究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以及摆绳的长短两个因素的关系。在设计实验后,笔者提醒学生,能否在两个实验间进行数据上的共享?最终学生找到了方法:在研究“摆速和摆锤重量关系”的实验前,有意识地把摆绳分成三份,以其中一份长度的摆绳固定后来研究摆速和摆锤重量的關系。在这个实验后,教师可以把“研究速和摆锤关系”实验得到的最后一个数据,直接关联到下一个实验,作为“摆速和长关系”实验中原来摆长的实验数据,接着直接把摆绳放到两倍长度进行实验就可以了,从而省略一组实验过程。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实验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创造各种条件,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有目的地猜测结果,自行选择探究方法,把学生作为问题的发现者、知识的探索者、矛盾的解决者。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精神,激发探索欲望,触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培育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东青.浅谈小学科学中生活化教学如何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

[2]张福鑫.“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名师在线,2019(01)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